后疫情時代,新興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復蘇的強勁引擎。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消費的一支生力軍,消費金融再次成為熱詞。
從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頒布至今,十年來,中國消費金融經歷了摸索前行、快速增長、整治規范和轉型發展階段,行業也從前期的快速開拓逐步回歸理性,開始從追求規模、速度的外向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益的內涵式發展方向轉變。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稱,預計2019到2020年消費金融市場每年增速在8.7%左右,在此增速下,到2024年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達三萬億元。
隨著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消費金融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一個十年,誰將引領市場成為風向標,時間將會給出答案。
先行者的十年開拓:穩定根基
消費金融在我國的成長史,是一部肩負重任和希望的奮斗史。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內需和消費拉動被提到更重要位置。為加大金融對擴內需促消費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可持續發展,2009年,中國銀監會頒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正式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確定先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準一家機構進行試點,消費金融正式登上中國金融舞臺。
消費金融公司,這個在西方世界已經存在了400年之久,在中國仍是新鮮事物的金融機構一亮相,便引起各方關注。
肩負著“金融創新”和“刺激消費”雙重使命的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前進,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以中銀消費金融為例,該類公司發揮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不僅滿足了消費者信貸需求,還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如今,消費金融以一種無形的方式,滲透到了消費的各個領域。”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這要感謝中銀消費金融等先行者的探索和開拓,它們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積極的作用,才有今天'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可喜局面。”十年后的今天,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愈發突出,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密集落地,讓如今遍布全國的消費金融公司,真正身處更為廣闊的市場之中。
在發展過程中,中銀消費金融從最初的探索線下面簽模式到現在逐步搭建了線上線下融合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營銷服務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為主,場景商戶、金融機構協同為翼的多元化發展格局,并加速向輕資產、輕投入、輕人力的輕型化消費金融發展模式轉型。
“作為對傳統商業銀行業態的重要補充,消費金融行業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創新實踐,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和市場活力。”中銀消費金融總經理田紅艷分別用“創新、速度、規范”三個關鍵詞來形容消費金融過去十年的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植入消費場景與技術創新融合,催生出不同模式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各個發展因素都不斷在快車道上快速發展,也讓整個行業煥發全新活力。“在經過行業快速發展以后,消費金融公司能否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狠抓合規經營、切實加強合規經營,是整個行業能否保持可持續穩健發展道路的基石。”
據悉,作為中國銀監會批準設立的全國首批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東方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德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紅杉盛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六家股東構成。一手連接金融一手連接消費,專注于“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推出符合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共同促進金融和商業兩大業務領域的發展。這一成功模式也被眾多業內后來者效仿。
據統計,十年來,中銀消費金融累積服務消費需求達近2000億,服務客戶近4000萬,與涉及家裝、教育、電子消費等數十類消費場景的200余家合作方進行消費金融合作,為促進居民消費的提升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產品創新方面,中銀消費金融深耕教育培訓、租房裝修、醫療健康、車后市場、婚慶旅游、3C分期等六大場景消費領域。其獨創“線上+線下+O2O”的三線融合的展業模式,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需求,重構產品、服務、體驗環節,推動各細分場景深度融合,打造“金融+科技+生活”場景金融生態圈。目前,中銀消費金融的場景普惠業務已覆蓋全國27個省市近200個城市,“普”及全國各年齡層次的消費者。
下一個十年格局重塑:科技驅動商業模式
近期,在系列拉動內需政策的助推下,新興消費新模式潛力不斷釋放,給消費金融市場添了一把新火。平安、小米、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場,搶占市場新機遇。縱觀當前消費金融市場局勢,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形成了銀行系、產業系、互聯網系等派系。
“當前,眾多互聯網流量巨頭入局,表明市場整體對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前景普遍看好,行業吸引力較強,也將加快消費金融行業格局重塑。”田紅艷表示,新入局者的加入和多方力量的崛起,將有助于各類消費金融公司良性競爭,揚長避短,共同發力做大消費金融市場,共同服務好長尾客群,大力推進和踐行普惠金融。
業內專家表示,互聯網巨頭平臺優勢明顯,能夠為消費金融探索更多場景應用。同時,互聯網體系內尤其是金融科技巨頭,其先進的科技水平對推動數字化消費金融、智慧型消費金融功效明顯。“未來,持牌機構、科技實力強的公司會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一方面是巨頭們的不斷入場,另一方面,存量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面對巨頭新入場帶來的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田紅艷認為,存量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采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應對策略:首先要繼續發揮國有大行背景的底層基因帶來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其次,持續推進“場景金融”新生態,完善場景業務生態體系和獲客體系建設;最后,立足公司業務改革與轉型,加快“金融+科技”建設,加快建立線下線上融合、以線上為主,線下代理分銷、線上自營獲客、線上場景合作、線上線下母行聯動“四位一體”高質量業務發展模式。
據悉,作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先行者之一,基于對“科技+場景”的深度理解和思考,中銀消費金融已持續在移動化建設上投入探索,統一自有App、微信公眾號等線上資源,利用統一線上入口進行全產品的全流程服務。同時,還積極與今日頭條、京東、新浪等互聯網巨頭進行深度的純線上合作,加強線上消費金融服務需求的快速響應。線下,在教育、健康、家裝、車裝等行業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技術現場提供申請、后臺遠程審批服務,及時為客戶提供便捷消費金融服務。
“如果前一個十年是消費金融飛速奔跑、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一個十年則是行業格局重塑、規范發展的十年。”展望未來,田紅艷表示,在國家政策支持、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時代消費需求不斷釋放的多重利好背景下,消費金融市場潛力巨大。但堅持科技場景賦能、堅持持牌合規經營、堅持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金融公司才會在行業中擁有更多話語權,而數字化、科技化、移動化技術運用信息獲取成本低、效率高、普惠性強等特征賦能消費金融,成為拉動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未來,消費金融以科技驅動的特征愈發明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智能設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抓住技術創新優勢,構建新核心競爭力,運用技術力量為客戶提供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才是在未來消費金融市場生存的不二法則。”
當下,無論從政策支持,還是市場環境,抑或行業未來發展前途來看,以金融科技創新為發展源動力,踐行普惠金融都是一個有目標、有想法、有責任的消費金融公司應努力發展的方向。中銀消費金融也將站在合規完備的基礎之上繼續修煉內功“二次創業”,以發展普惠金融為目標,切實做好消費金融服務之本,與行業并肩,運用科技推動行業不斷發展升級,積極做好沒有完善的消費金融服務,為國家普惠金融戰略的實施持續增添動力。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