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見習記者 余俊毅 張博
日前,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其腦機接口預計將在2022年之前植入人體,把大腦的數據讀出來,把外部世界的數據送進去。之前他們成功讓猴子通過意念實現了打乒乓球的游戲,引起巨大轟動。
業界普遍認為,腦機接口與拓展現實、機器人等共同構成了元宇宙的虛實界面的技術內容。作為人機交互關鍵技術之一,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讓使用者用意識進行各種交互解析,并達到平行世界里的一切交互行為,支持“元宇宙”中更快捷和有效的信息訪問。僅從技術發展本身來看,該消息讓人們對未來元宇宙世界中的人機交互與沉浸式體驗充滿想象。
現階段,腦機接口技術處于初級階段,面臨技術及倫理方面的考驗,短期內實現大面積應用并非易事。不過由于腦機接口技術讓人類能夠突破肉體和工具的局限,特別是幫助殘障人士能夠再次恢復行動并融入社會,因此目前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較為熱門,并吸引了眾多的高校、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的關注和投資。腦機接口市場預期也在逐漸升溫,根據臻泰智能分析,我國腦機接口純設備的市場,在與具體的使用場景結合后會產生明顯的放大效應,未來可能達到千億元規模。
專家稱腦機接口
將是搭建元宇宙重要的技術
早些年,科幻小說《真名實姓》構想了一個可以通過腦機接口進入并擁有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而著名科幻電影《阿凡達》的上映,仿佛也讓我們找到了對元宇宙最初的認知,影片中主角可以通過意念控制阿凡達,讓自己在另外一個世界獲得自由。而想要達到元宇宙世界虛實交融的沉浸式交互體驗,腦機接口是未來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
“腦機接口或將是未來元宇宙最重要的底層技術之一。”《元宇宙通證》作者、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余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理論上講,當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們不需要再佩戴AR或VR等體外成像設備,而是在腦部植入一顆芯片,通過模擬神經信號就可以接入虛擬世界,獲得全方位觀感的沉浸式體驗。從人機交互的歷史發展來看,腦機接口是元宇宙的終極人機交互界面,它將體驗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要實現元宇宙,很重要的一項基礎技術就是識別人的感知,和元宇宙的世界形成交互。”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感知是通過VR/AR設備來實現,但只能提供視覺、聽覺和部分觸覺信息,嗅覺、味覺等卻無法提供。腦機接口則跳過了物理硬件載體,直接通過人腦信號的輸出,實現各種感知交互。因此,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的成熟,對于元宇宙的實現將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
產學研“動”起來
腦機接囗+醫療正在升溫
腦機接口技術涉及多學科交叉融合,目前在我國研究者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主,已經開展了前瞻性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腦機接口技術受到多方關注與支持。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也推出了相應鼓勵措施和扶持政策,支持腦機接口企業在當地生根發芽。例如,北京于2019年出臺的《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面向養老、健康服務領域,布局機器學習、觸覺反饋、增強現實、腦機接口等關鍵技術。”
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博睿康、寧矩科技、念通智能、臻泰智能等超10家國內腦機接口初創企業,且在今年獲得大筆融資。例如,寧矩科技在3月份獲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11月份宣布完成總額達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腦機接口技術還未應用于元宇宙,其應用仍主要集中于醫療領域,在游戲娛樂等非醫學領域的應用發展較快。
通聯數據資深行業研究專家汪敏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腦機接口技術應用非常廣泛。腦機接口發揮的功能可以包括替代、恢復、增強、補充和改善,對應到應用層面,“替代、恢復”等功能可較多應用在醫療康復領域;“增強”功能可較多應用在工程管理、運動管理等領域;而“補充”功能為控制領域增加了腦控的方式,用于游戲娛樂或者智能家居等領域較多;“改善”功能則可較多應用在運動康復等領域。
汪敏認為,醫療領域的確是短期較為確定的場景方向,在醫療領域,國內企業目前在腦電采集設備方面嘗試較少,更多關注在康復和非侵入領域。
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療是比較熱門的領域,比如在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體檢診斷、治療與康復方面擁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醫藥類的機構紛紛加入研究,不過真正大規模應用到醫療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腦機接口仍處起步階段
大面積商用有“錢”景但非易事
“對于目前的腦機接口技術,除了傳感技術上的局限外,更關鍵的挑戰還在于我們對大腦工作機制的了解還十分有限。對于我國腦機接口企業來說,短期的發展主要來自于場景挖掘與需求培養、全產業鏈的協調等,長期發展則更多來源于底層技術進步以及工程化、產品化落地能力。”汪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余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認為人的意識是軟件,人腦是硬件,只要把“軟件”破解出來了就可以通過電腦來模擬任何東西;而神經科學/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則認為,人腦工作的原理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并不能簡單地把人腦理解成硬件,意識理解成軟件,真正要模擬人腦信號,這條路很長很遠,是否能走通也未可知,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應用雛形。”
中國計算機學會夏平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從物理層面說,人的大腦活動最終都能分解為腦神經元(細胞)的間隙性放電,這是腦機芯片的邏輯所在。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人的認知,來自人體的各個系統對所處環境的感知,不僅僅是大腦的功能,因此,想通過人的意識來指揮一臺計算機(或機器人),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仍然只會存在于影視作品中,但值得我們去期待。”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倫理問題也是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必須重視的課題。從老鼠、猴子的實驗到人身上的實驗,即使理論已經通過,要應用到人身上還需更多考量因素,不可一步跨越而至,還需建立相關技術審核標準。
“在高端科技中,腦機接口是中國最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直線超車’的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陶虎表示,推進腦機接口未來的發展,主要還是加快推進資源調配等問題,各環節協同合作,研制出全鏈條自主可控的腦機接口系統,為中國“腦計劃”(即“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的全面開展和順利推進提供解決方案。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