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
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振興鄉村,發展“三農”,無疑仍是接下來的發展重點。而對于深處大山之中、對農業發展有著深刻感觸的創業者們來說,更是一場不容有失的目標行動。
扎根農業服務的馬禹便是其中的探索者、創造者之一。2015年起至今,從打造農業基地,到構建農產品種植的標準化體系,再向農業服務的全面化探索,馬禹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積累了大量鄉村農業發展的經驗,也深切感受到即便擁有“天時、人和”,但如果“地利”不占,一切也都將顯得十分困難。
在環抱大山的田地里耕地的馬禹。馬上消費供圖
“位置偏遠,交通運輸不便,人力成本較高”,一系列因素都折射了大山之中的農產品在銷路開拓層面的尷尬。如何打開銷路,怎樣讓基地的農產品從重慶走向全國,是馬禹所必須面對的核心難題。在此背景下,馬禹與馬上消費之間的“化學反應”也在逐步產生。
“攻克現實問題,亟需改變”
位于重慶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業基地,馬禹深知最直觀的難題在于無法標準化以及人力與運輸成本較高。
“因為地處山地,機械化操作很難,基本上都需要純人工操作,很難進行標準化的生產運營。”馬禹介紹稱,“另外山地位置原因,交通運輸的成本也高,加上人力成本等,這就造成了整體價格層面的優勢較弱。同樣的產品,價格都要比北方高一些,這對于銷往外部無疑也是一大掣肘。”
地處交通不便利的部分耕地。馬上消費供圖
事實上,在決定創業之時,馬禹便深知因地理位置劣勢而將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但如他所說,“我如果不做,大家也不做,那么大面積的土地就荒著,豈不資源浪費?有問題解決就是了。”
于是,針對成本高的問題,馬禹通過發展二產來提高初級農產品附加值,從而降低、覆蓋物流和種養殖成本。比如,用大米來做米酒、湯圓等;針對難以標準化的問題,則選擇打造地域特色,走差異化競爭;深度發掘產品歷史文化故事,做出好的文創旅游商品;針對客戶需求做產品定制化等等。
此外,馬禹還對大米設置了標準化生產體系,讓合作社以及農戶、大戶根據這一標準去生產,包括統一品種,要求種植在海拔800多米,一年一季,保證生產周期;統一綠色食品要求,生產過程不能使用除草劑,由統一專業的機構去做。
在通過一系列的摸索后,馬禹發現整體形勢趨于好轉。但是如何打開銷路,讓這些農產品走向全國,依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馬上消費打開了我們的新思路”
“在朋友的介紹下,與馬上消費的接觸,全面打開了我們的新思路。”馬禹講道。
在與馬上消費合作的過程中,馬禹深切體會到了一家專業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服務的專業性與策略性,“它不僅可以給出符合我們銷售需求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
在農作物取得豐收時,農戶臉上掛著喜悅。馬上消費供圖
助力打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便是其中之一。產品的銷量首先是建立在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但最初馬禹的農業基地所生產的產品因沒有做過市場調研導致并不符合消費者需求。
怎么辦?針對這一情況,馬禹從馬上消費處得到了建議,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他們的客戶進行分析和畫像,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符合客戶需求的定制類產品。
“通過了解客戶的需求來定制產品,很快便提升了我們的銷量。”馬禹介紹道。
除了定制化產品的方式,馬禹還通過參與馬上消費安逸花商城舉辦的年貨節、鄉村振興購物節等各種促銷活動,達到了大幅提升產品銷量的目的。同時,為了讓消費者有著更好的消費體驗,馬禹在馬上消費的建議下,還對產品的包裝形式以及大小等進行了調整,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助力農產品從重慶黔江區走向重慶其他各區最終銷往全國。
用馬禹的話來說,“從前只想著怎么去提升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品的種類,從來沒有想過還可以有這么多的手段去賦能產品銷路,現在是學習到了。”
“未來就是要走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與改變,馬禹“走出去”的目標正在慢慢實現。
數據是最真實的印證。在不斷地優化中,馬禹農業基地的農產品已從大山中走了出去,贏得了更多的市場和認可,銷售額已突破兩千萬元,客戶也增長了50%以上。
收獲的背后是汗水、喜悅,同時也更需新的思考。馬禹指出,下一步將繼續緊跟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創新生產方式,進行產品的優化。目前,馬禹正計劃以農業基地為基礎,以此延伸拓展,構建形成農業服務產業鏈。
“比如農機。在多年農產品種植生產的過程中,針對農機的使用我們已經取得了較為先進的經驗,接下來我們計劃提供這個層面的服務。”馬禹講到,“拓展農業服務需要資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還將與馬上消費產生更多的交集,創造更多可能性。”
鳥聲陣陣,風聲颯颯,田野層層。在這一望無垠、蒼黃裸露著的土地上,有耕耘者,有創造者,也有開拓者,馬禹的努力與收獲顯然是其中一個典型的詮釋。展望未來,馬禹表示,希望在重慶主城區站穩腳跟,并以此為基點輻射到更多、更遠的地方,贏得更多的客戶與市場。
(CIS)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