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股權質押風險的“真金白銀”已經上路了。11家券商將出資210億成立母資管計劃作為引導資金,吸引銀行、保險等其他機構參與,計劃達成1000億的基金規模。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悉,保險機構對這類產品有一定興趣,在關注產品細則如何落地的同時,回購和分紅條款也成為關注焦點。
保險機構
可以多種方式參與
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表示,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劃,作為引導資金支持各家證券公司分別設立若干子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形成1000億元總規模的資管計劃,專項用于幫助有發展前景的上市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
作為資本市場“壓艙石”的保險機構能通過哪些方式參與,備受市場關注。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保險機構可以直接投資集合資管計劃,也可以成為母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這些在政策法規上都沒有障礙。在結構化的資管產品中,保險機構通過認購優先級份額,在擁有安全墊的情況下,也可能成為參與方式之一。
另外,符合資質的保險機構自身也可以發起設立資管計劃,但保險機構的投入如何,還取決于配套政策如何安排,以及保險機構的資管能力、對股權質押業務的理解和風險的把控程度。
關心回購條款
和分紅情況
保險機構作為市場上低風險偏好者,對于投資項目的風險高度敏感。有中小險企投資負責人表示,如果投資標的面臨的是估值問題,去救難有效果,但如果是流動性問題,則可以去救。
投資標的的篩選、產品結構的設計,以及回購和分紅如何安排,都成為保險機構關心的因素。“回購和分紅條款怎么安排是關鍵。”一位保險機構投資者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標的資產的分紅情況如何,產品能否形成穩定的分紅收益,保險機構很看重。
在采訪中,多數保險機構希望這類產品做成類固收產品的形式,投資人享有分紅權益,同時通過回購安排鎖定風險。而股票上漲帶來的超額收益,并不是保險機構最看重的。
有保險資管機構建議,股權質押專項資管計劃產品的結構可以類似于“可交換私募債”“可轉債”的方式,由于形式是債,可以免去凈值隨股價波動帶來的困擾;產品可以設定一個年限(比如3年),3年之后保險資金擁有換股選擇權,具有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由此可達成雙贏和多贏。不過,這一操作能否被市場接受,還得看市場上其他參與主體的需求。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