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臨近年末,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即將迎來變局。
近期,不少保險營銷員在朋友圈曬出“即將停售的高性價比網銷保險產品清單”,并稱“欲購從速”。比如,11月10日一位保險營銷員曬出一份涉及4家險企12款產品的“停售時間表”。以往不少營銷員借“停售”炒作產品,以達到促銷目的,此次“停售”是否屬實?
對此,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說:“大批互聯網人身險產品將在年底下架的消息并非炒作”。下架原因是,10月底監管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新規”)導致大批險企失去繼續銷售部分互聯網產品的資質,并要求險企在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業務整改。
據悉,2020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達2111億元,隨著大批產品下架,未來險企保費排名將重新洗牌,產品結構也將迎來重大變化。新規落地后,除此前在互聯網渠道保費占比較高的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等將全部停售之外,廣受市場關注并被部分險企大力推銷的一些“網紅爆款”產品也將下架。
大批互聯網人身險面臨停售
臨近年底,互聯網人身險市場正迎來業務調整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變革。
具體來看,新規重新設置了人身險公司經營互聯網產品的準入門檻,并重新劃定了產品經營范圍。在此基礎上,還抬高了部分產品的經營門檻。諸多變革下,大批險企失去了部分原有產品的銷售資質。
從準入門檻來看,新規從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等方面對險企開展互聯網業務進行限制。據統計,新規落地后,有5家險企因償付能力不達標而停售互聯網業務;有8家險企因風險評級不達標而停售互聯網業務。
從產品經營范圍來看,新規明確了在互聯網渠道人身險公司可銷售的產品:意外險、健康險(除護理險)、定期壽險、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和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險,以及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人身險產品。這意味著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未來將無法線上銷售,進而重塑互聯網人身險產品保費結構。數據顯示,2020年互聯網人身險業務中,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合計保費占比高達65%。一直以來,上述三大險種由于保障屬性較弱、理財屬性較強以及條款設計簡單,而易于在互聯網渠道銷售。但是,當這些產品下架后,勢必會對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形成沖擊。
另外,監管還對具體產品設置了“準入門檻”。例如,險企經營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和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產品,須同時符合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過150%等多項硬性條件,這些條件又“刷掉”大批公司。據統計,在90多家險企中,可銷售該類產品的險企僅有20多家,大批中小險企被排除在外。
正是由于諸多約束條件,一大批險企不能繼續在互聯網渠道經營此前熱銷的產品。例如一些重疾險與增額壽險正面臨下架。近期,多家險企發布網銷產品下架公告。例如,11月3日,橫琴人壽發布公告稱,將于11月份在互聯網渠道下架4款熱銷產品,包括橫琴傳世壹號增額終身壽險、利久久增額終身壽險、無憂人生重大疾病保險、臻享一生養老年金保險等。
“根據償付能力充足率和風險評級,定價激進的險企將面臨整改或無法繼續銷售極致性價比的長期產品。此前熱銷定期重疾險和定期壽險的公司大多不符合新規要求,需要整改。其中,定期重疾險主要集中在光大永明、瑞泰人壽、復星聯合等險企;定期壽險主要集中于華貴人壽等險企。”平安證券研報指出。
險企保費排名將重新調整
經營資質變化,將導致互聯網人身險市場的競爭格局生變。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信息顯示,2020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前三大公司、前五大公司和前十大公司的保費市場份額分別為40.9%、57.2%和79.6%。由此可見,市場集中度較高。由于在保費排名靠前險企的保費構成中,分紅險保費與年金險保費占比較高,因此這兩大險種停售后,人身險公司的保費座次將出現重大變化。
多位券商研究員表示,新規落地后,大型險企將受益,中小型險企明顯承壓。例如,天風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中小險企未來在線上銷售人身險產品會受到限制,收益率激進的理財險將下架,后續長期險產品將回歸線下經營,此前被線上中小險企產品沖擊的需求回流至線下,而大型險企擁有完善的個險隊伍,可承接線下需求。
新規對消費者有何影響?
除深度影響險企外,新規對普通大眾有何影響?
對此,徐昱琛表示,新規對消費者是件好事。盡管新規導致部分高性價比的保障性產品和理財產品下架,但隨著保險公司陸續整改完成,消費者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將得到更好的保障。比如,針對投保人,監管規定人身險公司的咨詢接通率不得低于95%,核保確認時間不超過1天,理賠時效不超過30天,退保時效不超過3天,這些新規定均利于消費者。同時,放開異地投保以及提高保險公司經營互聯網業務的準入門檻也利于消費者。
此外,新規要求保險期間一年及以下分期繳費的互聯網人身保險產品每期繳費金額一致,從源頭上規范短期險銷售,避免“首月0元”等誤導銷售行為。據了解,為提高獲客效率,互聯網巨頭的保險商城大多以“首月0元”“首月0.1元”等方式提高短期險的吸引力,但實際上,存在將首月保費均攤至后期保費或首月多收保費等欺騙行為,屬于虛假宣傳、誘導投保人購買保險。此次新規落地后,可有效降低銷售誤導等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
慧擇奇點保險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馬瀟對記者表示,雖然有一批保險將停售,但站在消費者角度,新規旨在為老百姓提供更實惠的產品、更便捷的服務,真正發揮互聯網保險產品的普惠優點,從而促進市場健康、險企可持續發展。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