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相關資本方對設立保險公司的熱情仍然較低。《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僅1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出資設立保險公司。同時,今年險企股權拍賣也遇冷,遭遇多次流拍。
受訪專家認為,資本對保險行業熱情的下降,主要源于保險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加大,增速放緩,或者出資方能力受限。在行業發展速度放緩、凈利潤下降的環境下,中小險企與新設險企面臨的經營壓力更大,應開辟細分賽道,開拓藍海市場。隨著行業發展的回暖,未來保險公司牌照價值提升,股權遇冷的情況可能得到改善。
險企牌照吸引力減弱
今年以來,僅1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出資設立保險公司。申能股份9月份發布公告稱,將認繳出資5億元設立申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體來看,近年上市公司對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態度謹慎,熱情不高。
除上市公司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熱情減退外,資本方對保險公司的股權也“不感冒”。《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保險公司股份拍賣共有14次流拍,2次撤回拍賣,無一成交。這意味著,近兩年各路資本較少進入保險業。
究其原因,東北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鄭君怡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最重要的是,保險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加大,行業發展速度放緩,對股東的吸引力下降。同時,受宏觀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盈利能力下滑,從而導致出資能力受到影響,部分有意愿出資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潛在股東不得不放棄。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2年行業保費收入約為4.7萬億元,同比增長4.58%;2021年約為4.5萬億元,同比增長4.05%。而2020年、2019年行業保費增速分別為6.12%和12.18%。
“保費收入增速下滑導致資本進入保險業吸引力降低。”鄭君怡進一步表示,不過今年截至10月底,保險業原保費收入達到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13%,在增速回暖的情況下,未來情況可能會得到改善。
原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懂保匯創始人兼CEO陸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補充道,除投資方自身發展承壓外,近年,保險公司整體償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部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也影響資本方對投資保險公司的熱情。
對于保險公司的牌照價值,鄭君怡認為,保險公司的牌照價值依舊較大,吸引力依舊較強。合適的資本方投資保險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保險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同時,保險資金具有成本較低、規模較大的優勢。
陸敏則認為,保險公司長期牌照的價值如何變化,關鍵在于保險公司能否發展保險業務的新業態、新模式。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險企需跟隨時代發展的節奏,通過數字化轉型發展新的盈利模式。
開辟細分賽道
保險公司牌照和股權在市場上遇冷背后,反映出行業發展面臨的部分困境。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需要從定位、產品設計以及服務等方面尋求突破。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3》顯示,保險業正處于轉型攻堅期,舊的風險尚未出清,新的風險仍在積累,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在行業寒冬之時,中小險企經受的生存壓力更大。
中國保險會計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2年,人身險公司實現凈利潤571.79億元,同比下降近六成(57.28%);財險公司得益于車險效益提升,盈利狀況有所改善,實現凈利潤524.18億元,同比增長4.66%。
2023年前三季度,保險行業的凈利潤進一步下降。公開信息顯示,已披露相關數據的險企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財產險公司凈利潤445億元,同比下降約14%;壽險公司凈利潤1220億元,同比下降2.16%。在此情況下,保險行業保費集中度持續提升,中小險企市場份額縮小,利潤持續集中于頭部公司,進一步加大了中小險企及新成立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
對此,受訪專家認為,開辟細分賽道,對保險產品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定制,可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在鄭君怡看來,在保險業資源頭部集中趨勢日益顯著的情況下,中小險企和新設保險公司面臨獲取客戶資源難度加大、數據積累不足、定價能力較低、業務成本增加、渠道把控能力較差等問題。對此,險企應細化切入賽道,打造品牌優勢,選擇更細分的業務或創新業務發力。此外,新設險企利用自身剛成立的優勢,更容易實現改革創新,可根據當下市場需求,及時更改自身賽道,開拓藍海市場,實現差異化競爭。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羅啼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除提供專業化產品外,保險公司可以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例如,建立專業的理賠團隊、提高理賠速度和服務質量,提供個性化的保險顧問服務等,可以提升客戶滿意度,留住現有客戶并吸引新客戶。
陸敏則表示,隨著年輕人對風險的管理意識逐步增強,保險行業的業務模式還需更新進步,最終目標應該是基于客戶需求來設計和提供一整套保障方案和理財方案,而非一味追求高額傭金。
(編輯 上官夢露)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