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截至7月18日,月內已有3家險企(包括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股權相繼被掛牌轉讓。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年內已有12家險企股權在交易所被掛牌轉讓,轉讓掛牌價合計超16.29億元,其中多數險企股權的轉讓方為國企。
7家股權轉讓比例超5%
上述月內3家股權被掛牌轉讓的險企分別為中化資本有限公司轉讓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1238.4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7619%),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轉讓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00000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1641%),以及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家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讓大家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份。
這是今年險企股權轉讓的一個縮影。截至7月18日,今年已有12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從已披露的轉讓底價來看,轉讓總金額超16億元,多數轉讓方為國企股東。
具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共有8家險企的股權被掛牌轉讓,包括永安財險、永誠財險、英大長安保險經紀、國任財險、民生人壽、中煤財險、華泰保險及1家未具名人壽保險公司。6月份以后,險企股權掛牌轉讓呈加速之勢,北京人壽、大家養老、華泰保險以及江泰保險經紀等4家險企的股權被掛牌轉讓。在11家已知轉讓方的險企中,有8家險企股權的轉讓方為國企股東。
對于今年以來險企股權頻繁被轉讓的原因,業內分析認為主要是國企響應國務院國資委“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的要求。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次強調國有企業要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去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嚴格執行國有資產投資監督管理有關規定,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不得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禁止類業務。今年6月3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一方面,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不斷強化國企清理參股金融機構股權的要求,因此,國企及時對部分非主業投資股權進行出清。另一方面,從保險行業確保償付能力和支持轉型發展的需求看,險企對股東資本補充的需求愈發明顯和急迫,急需股東出資增持。因此,在國企股東無法滿足保險公司增資需求的情況下,不少保險公司便謀求引入新股東,接手原有股東的股權并增加投資。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包括險企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今年都出現了股權頻繁轉讓的現象,其原因除了為符合監管要求外,也有部分被動因素,如行業處在發展轉型期、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較大等。
從轉讓的股權比例來看,上述12家險企中,有7家險企轉讓的股權比例高于5%。黃大智表示,如果是來自中小股東的股權轉讓,一般不會對險企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因為中小股東主要通過持有股權進行財務投資,本身不會影響險企的日常經營管理。如果股東的持股比例超過5%,股權轉讓對于險企的董事和經營決定權就有一定影響。如果具有重大影響的持股股東原本是國企,此前險企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股東資源開展合作性業務,一旦國企的股權出清,對險企的部分業務也會有所影響。
周瑾也認為,重要股東的變更,一般來說會引發保險公司相應治理層和管理人員的變動,并可能使企業調整戰略方向和經營模式以滿足股東訴求。但若是持有極少數股權的股東發生變更,通常對險企的影響有限。
加碼中國保險市場
今年以來,多家外資保險巨頭紛紛通過股權收購、戰略投資等方式加碼中國保險市場。例如,5月份,中意財險51%的股權轉讓給意大利忠利保險有限公司獲監管批復;6月份,保德信國際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競得前海再保險10%股權,并將上述股權轉讓給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此外,比利時富杰集團擬向中國太平旗下太平養老投資10.75億元,獲得太平養老10%的股權;安聯投資擬出資約2.84億元認購國民養老發行的全部新股,并持有國民養老2%的股份。
周瑾表示,在近年來的險企股權交易中,往往合資險企的交易進程會更加順利,因為外方股東往往看好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潛力,且有較強出資能力,同時股權持有比例不受限制,在受讓中方股權后可獲得控股權甚至轉為其全資控股險企,更有利于其在中國保險市場的布局,因此出價也更高。
對此,黃大智表示,外資加碼國內保險市場,一方面得益于對外開放相關政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國內保險市場的吸引力。
11:51 | 海南證監局廣泛走訪上市公司 排憂... |
11:42 | 直線拉升!現貨黃金再創新高 |
10:47 | 官方回應:堅決反對! |
10:31 | 重磅!事關服務消費48條舉措,9部... |
09:40 | 一線城市房價環比上漲! |
09:23 | 安永發布《中企出海白皮書——醫藥... |
23:49 | 緊抓半導體市場復蘇機遇 韋爾股份... |
23:49 | 勁仔食品持續推動健康大單品戰略 ... |
23:49 | 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力 浙江龍盛去年... |
23:49 | 國電電力去年凈利潤創新高 擬派發... |
23:49 | 金價上漲疊加產能擴張 多家黃金上... |
23:49 | 東北制藥: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