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險企負債端成本優化,經營質量上升,上市險企的新業務價值有望延續高質量增長
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A股五大上市險企前8個月保費于近期披露完畢。五大上市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以下簡稱“保費收入”)均同比增加,合計實現保費收入21655.3億元,同比上升5.6%。其中,上市險企人身險保費單月同比大幅上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監管規定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切換的背景下,短期內保險業務快速增長,帶動險企保費收入上升。
總攬保費超2萬億元
前8個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保費齊升。從累計保費收入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合計保費收入約21655億元,同比上升5.6%。其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5649億元、5156.78億元、6207.06億元、3339.64億元和1302.82億元。
從增速來看,中國平安累計保費增速最高,為7.6%。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均實現保費同比正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5.9%、5.0%、4.1%和1.9%。
財險方面,財險“老三家”保費收入穩健增長,太保產險、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422.35億元、3821.51億元、21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4.3%、5.3%。三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7353.86億元,同比增長5.3%。
人身險方面,上市險企8月份單月人身險保費均呈高速增長態勢。具體來看,新華保險實現原保費收入184.08億元,同比增長122%,單月保費同比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8月份單月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29%、38%、53%、95%,均實現高速增長。
8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自2024年9月1日起,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由3.0%下調至2.5%。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市險企8月份的保費增速主要受到上述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切換帶來的人身險短期保費增量。
對此,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表示,近期監管持續引導保險行業壓降負債成本,降低當前險資“資產荒”下的利差損風險。目前,儲蓄型保險仍具備一定的吸引力,“炒停售”激活行業短期保費增量。
新業務價值有望增長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從短期來看,隨著10月份分紅險預定利率下調,分紅險有望拉動險企9月份的保費提升。從長期來看,隨著險企負債端成本優化,經營質量上升,上市險企的新業務價值有望延續高質量增長。
具體來看,《通知》明確了不同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分批切換。自2024年10月1日起,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由2.5%下調至2.0%。孔祥表示,9月份,分紅險及萬能險將陸續進入產品切換過渡期,利好行業9月份保費增速的延續。
為壓降險企負債端成本,降低“利差損”風險,《通知》除調降保險預定利率外,還提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從長期推動險企優化資產負債配置管理,推動資產負債聯動的有效性上升。
東海證券研報認為,預定利率調整將使險企的負債成本調控更靈活。利率下行周期下,可通過調降預定利率緩釋利差損風險,而在利率上行期也可及時調整以提升產品吸引力,整體來看,有利于推動資產負債聯動的有效性持續提升。
展望全年保費趨勢,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險公司負債端景氣度有望延續。首先,分紅型產品供給(應對利差損背景下提升利變型產品占比)和需求(預定利率調降后性價比持續提升)兩端向好,有望接替傳統險成為新單增長新驅動;其次,“1+3”網點合作(即商業銀行每個網點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保險代理業務合作)限制放開利于頭部險企銀保渠道進一步擴容,銀保渠道有望延續高質量增長;再次,“報行合一”全面深化和產品結構調整有望進一步支撐價值率。
中長期展望看,高超認為,壽險負債端景氣度向好,經營質量持續提升,內含價值受益于營運和投資偏差改善,增速擴張,CSM(合同服務邊際,代表壽險準備金當中尚未實現的未來利潤)正增長利于后續營運利潤釋放,分紅穩定。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業香料: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0:25 | 華夏銀行:第九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5 | 華通線纜: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88萬... |
20:25 | 華潤雙鶴:子公司部分產品獲得藥品... |
20:25 | 華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辭職 |
20:25 | 華光環能:4月16日回購公司股份115... |
20:25 | 紅相股份:關于取得發明專利證書的... |
20:25 | 紅棉股份:公司本次股份回購期限已... |
20:25 | 弘宇股份: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0:25 | 航宇微:關于延期披露2024年年度報... |
20:25 | 航發控制:4月28日將召開2024年年...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