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保險資金入市迎來更多便利。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優化保險資金比例監管政策,加大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超過33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包括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長期股權投資)投資規模至少6.57萬億元,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中長期資金力量。
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上限放寬也引發了公募行業的熱議。易方達基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政策調整有利于促進保險業更好發揮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優勢,既為資本市場引入“源頭活水”,又通過結構性引導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長期來看,險資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將推動我國金融體系向更高效、更市場化的方向演進,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拓寬權益資產投資空間
《通知》提出,上調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簡化檔位標準,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進一步拓寬權益投資空間,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股權性資本。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今年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了4.4萬億元。
萬家基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若疊加市場預期的長期松綁空間(最高配置比例或提升至40%),未來潛在增量資金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耐心資本”,險資通過長期穩定的資金注入,將有效緩解市場短期波動壓力,提升A股機構化投資占比,強化其作為市場“壓艙石”的穩定功能。
富國基金相關負責人認為,《通知》將檔位簡化為五檔,將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至200%、250%至300%、350%以上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限分別提升5%。此次調整進一步拓寬了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空間,有助于更好地發揮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優勢,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的專業投資水平和價值發現能力。
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通知》提出,提高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導保險資金加大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力度,精準高效服務新質生產力。
2014年底,原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保險公司應當強化分散投資原則,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的余額納入權益類資產比例管理,合計不超過保險公司上季度末總資產的2%,投資單只創業投資基金的余額不超過基金募集規模的20%。”
富國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允許保險公司投資單一創業投資基金的賬面余額占該基金實繳規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這將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險資加大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股權融資支持,將加速科技創新領域資本形成、促進產業鏈升級。”易方達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
萬家基金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這一導向促使險資從傳統基建、能源領域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加速轉移,推動形成“資金—產業—創新”的良性循環,助力我國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搶占戰略制高點。
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
《通知》還提出,放寬稅延養老比例監管要求。明確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不再單獨計算投資比例,助力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高質量發展。
這也意味著,保險公司在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時,其稅延養老保險普通賬戶權益投資比例與其他保險產品普通賬戶合并計算,不再單獨計算。
“此舉大大提升了享受稅延政策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權益倉位上限。”萬家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險資可通過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提升長期收益。這一舉措不僅為老齡化社會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更推動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有序轉化,助力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長期發展。
上述負責人表示,《通知》不僅是制度與規則的優化,更標志著險資運用從“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通過引導險資從被動配置轉向主動挖掘企業長期價值、從短期收益導向轉向戰略投資布局,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推動資本市場的長期高質量發展。
23:49 | 緊抓半導體市場復蘇機遇 韋爾股份... |
23:49 | 勁仔食品持續推動健康大單品戰略 ... |
23:49 | 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力 浙江龍盛去年... |
23:49 | 國電電力去年凈利潤創新高 擬派發... |
23:49 | 金價上漲疊加產能擴張 多家黃金上... |
23:49 | 東北制藥: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 |
23:49 | 涉嫌短線交易 華設集團董事被警告... |
23:49 | 伊之密全球化腳步堅定 2025年戰略... |
23:48 | 多舉措應對市場挑戰 消費電子企業... |
23:48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新茶飲行業“... |
23:48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9只債券基金披露... |
23:48 | 3月份個人房貸利率保持低位 貸款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