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冷翠華
在全球人工智能(AI)加速發展的當下,我國保險行業正以積極姿態擁抱AI。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去年9月份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 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營銷服務、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水平”。保險業隨之加快了部署安排。如今,技術的發展完善更是推動了政策的落地顯效。
近日,多家保險機構紛紛宣布接入新一代AI大模型,并持續探索應用場景。這場由算法驅動的行業變革,正在重新定義“保險”的未來圖景,引發了保險業不同主體的廣泛關注。險企最關心的話題是,如何通過AI降本增效;保險消費者則關心,引入AI后,保險產品價格能否更便宜、更普惠;超200萬保險代理人(業界也稱“保險營銷員”)則關心,AI廣泛應用將如何影響其執業行為和職業規劃。
圍繞上述問題,《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多家保險機構和多位業界人士。受訪者普遍表示,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顯而易見。當前,保險業對AI的應用正處于加速積累階段,隨著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將會出現指數效應,并最終引發業務模式的質變。未來,保險業既需要積極擁抱AI,又需要預判并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
促進效率提升
AI的春風已吹拂至保險業。截至3月3日,根據記者采訪及公開信息,已有超過10家保險機構成功接入新一代開源AI大模型,涵蓋人身險公司、財險公司、保險資管公司以及保險中介機構。
從頭部險企來看,平安人壽近日表示,公司快速完成某款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率先在產品銷售、人員培訓及客戶服務三大核心場景落地應用。太平人壽相關負責人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已完成某款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推出了AI助手內測版本。
據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康人壽”)總經理周宇航介紹,公司積極擁抱數智化時代,以“保險+科技”賦能服務創新、中后臺技術創新及營銷創新。大家保險集團信息科技部總經理郝曉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全面推廣AI應用,涵蓋科技研發、行政辦公、客戶經營、合規審計及營銷支持等領域。此外,慧擇科技產品負責人呂曉琳告訴記者,公司AI大模型主要集中在銷售端、客戶服務端和理賠環節。
綜合來看,保險機構正試圖將AI運用到經營的各個環節。一些暫未接入AI大模型的險企近期也表示正在積極研究。不過,也有部分保險機構還在觀望。
從效果來看,AI大模型的應用已經給險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顯而易見。”周宇航表示,2025年可謂保險業智能化應用元年。
郝曉波表示,大家保險集團將AI引入各種場景,并開始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可以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員工創新的火花。
“AI已融入公司多個經營環節,形成‘服務升級—效率躍遷—生態進化’的良性循環。AI推動個險業務實現‘三升一降’:服務精準度、隊伍專業度、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人力密集型事務成本大幅下降。”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行業層面看,受訪人士普遍認為,AI對保險業負債端、資產端產生廣泛影響。
在負債端,呂曉琳表示,當前保險業AI應用已滲透到核心業務全流程,主要集中于以下環節:一是風險評估與核保;二是理賠自動化與反欺詐;三是客戶服務與個性化營銷;四是代理人賦能與流程優化。整體看,AI已深度重構保險價值鏈,從風險評估到客戶服務的全鏈路智能化成為行業趨勢。
郝曉波介紹,根據業內交流情況,目前保險業的AI應用落地集中在內容營銷與營銷對練場景。AI技術發展速度很快,不過技術進化時間畢竟還較短,真正能實用的時間還不長,部分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可靠的方案,在業務應用上還沒有積累出質變的效果。但也必須看到,只要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就可能會出現指數效應,并最終引發業務模式的質變。
從投資端視角看,郝曉波表示,投資領域使用傳統AI技術進行投資決策與量化交易已有較長歷史,傳統AI算法可通過處理海量金融數據,輔助投資團隊快速識別潛在機會與風險,優化資產配置策略,AI自動化工具還可減少人工投研、交易執行及合規審查耗時,從而降低管理成本等。不過,目前利用AI大模型進行投資管理的案例還不多。但從行業應用實踐來看,利用大模型進行投研分析等間接領域的應用效果明顯。
周宇航表示,AI對險企投資端的影響將逐步深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投研能力的提升。AI能夠將投資團隊從基礎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戰略決策和投資管理上。二是風險管理的強化。隨著算法技術的進步,AI可以通過對市場波動、行業趨勢和公司財務狀況的深入分析,幫助險企更好地識別和評估投資風險。三是資產配置策略的優化,AI輔助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動態平衡。
周宇航也提示,險企在把握技術賦能機遇的同時,也需關注潛在挑戰。AI大模型過度依賴歷史數據可能導致險企在新市場環境或政策調整的情況下投資表現不佳。因此,保留人工對關鍵決策的復核權,嚴格遵循風險管控與合規要求很重要。
“總體而言,AI將開啟一個新時代,盡快了解、學習并擁抱AI,有助于險企真正應用AI并推動發展轉型。”燕梳新學堂創始人施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消費者和代理人影響幾何?
我國購買保單的人數和被保險人均達數億人。保險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頗為關注的是,險企引入AI后能否推動保險價格下降,并最終惠及消費者。
對此,周宇航認為,長期看,AI帶來的效率紅利能幫助險企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最終惠及更多消費者。其中,在定價方面,AI能夠輔助險企更科學地評估風險,提升風險匹配的精準度;在理賠環節,AI可以幫助險企優化理賠流程,降低理賠風險,大幅壓縮時間和人力成本。
郝曉波也表示,在營銷方面,AI會大幅提升營銷觸客的效率;在核保核賠方面,AI可以幫助運營人員分析案情,提升作業效率,提升風控能力。綜合來看,AI必然會帶來營銷與運營的降本增效,這也為險企提供了更大的降費空間。
不過,在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看來,保險價格主要取決于定價利率、發生率和費用率,AI技術在這三大關鍵要素上均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但保險價格的變動需綜合評估。其一,AI在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成效顯著;其二,AI在投資端的應用可提升收益和控制風險,但收益率更多受制于宏觀環境;其三,憑借AI算法,險企風險評估將更加精準,這有可能帶來更低的保費,但對于高風險群體,保費或將更高。因此,要辯證看待AI對保險價格的影響。
除消費者之外,保險代理人也很關注AI帶來的影響。目前,保險代理人達數百萬人,一些代理人擔心AI可能會取代他們的崗位。
周宇航認為,盡管AI在保險營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AI不會取代保險營銷員,而是推動其向更高價值方向轉型。一方面,AI能夠輔助保險營銷員快速完成客戶分析、方案定制等基礎工作;另一方面,在養老險、家族財富管理等復雜場景中,保險營銷員的人際洞察、情感共鳴等“軟技能”仍具有決定性作用。
“未來,保險營銷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以適應這一變化。同時,保險公司也應為營銷員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AI工具。”周宇航說。
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AI并不會取代保險營銷員,更多的是賦能。未來,公司將結合AI應用,推動保險營銷員從“銷售執行者”向“專業顧問+資源整合者”轉型,讓AI成為強大隊伍、提升服務品質的核心引擎。
郝曉波表示,在傳統線下營銷模式中,短期內保險營銷員有著AI無法替代的特質。但也必須看到,歷史上新技術出現往往會顛覆原來的作業模式,形成全新的賽道,在這種情況下,舊賽道的積累不但不再是資產,反而成為包袱。
“AI在未來會對保險營銷模式產生什么樣的顛覆,現在還無法完全預測,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無論如何,現在必須盡快入局,作為企業與個人都是如此。”郝曉波補充說。
施輝也持類似觀點:或許當前行業還無法完全想透徹AI將帶來的影響,但無論什么技術,核心都是服務于人。因此,當保險業遇到AI,必然會帶來“變”與“不變”。“變”的是商業模式向數據驅動轉型,競爭邏輯從“人力密集”轉向“技術賦能”;“不變”的是人際信任與情感連接,以及個性化服務等。
應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一些已經應用AI的險企和仍在觀望的險企也非常關注保險業應用AI的趨勢,以及AI可能帶來的風險。
周宇航分析,若以自動駕駛發展階段類比,目前保險行業對AI的應用處于L0到L1的攀升階段。從發展趨勢看,AI正在重構保險價值鏈,推動行業從粗放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跨越,AI帶來的不僅僅是“降本增效”,而是“提質增效”。
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基于行業實踐與技術趨勢研判,AI將在以下關鍵領域催生變革機遇:智能產品創新與動態定價;預防性健康管理生態;全鏈智能化運營中樞;前瞻性風險管理評估;開放生態融合創新。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AI將繼續為保險行業帶來深刻的變革和創新,并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除上述趨勢之外,呂曉琳補充說:“未來AI可能幫助保險機構更好地預測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消費者需求變化和競爭對手動態,制定更有效的市場戰略。”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前兩年,部分險企十分注重訓練大模型,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實際上,對于金融業來說,基于大模型來設計和訓練自己的小模型才是關鍵。因此,未來AI大模型與業務的結合度,還需看各自的落地情況。”
此外,在AI加速應用的背景下,數據、隱私安全性等問題也備受關注。
周宇航表示,保險機構需重點關注四類風險:一是數據準確性;二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三是算法透明性和公平性;四是監管合規風險。
北大方正人壽相關負責人也認為,保險業在推進AI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將其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一是避免“算法歧視”,險企應避免出現“大數據殺熟”等違背科技倫理的行為;二是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有序推進AI應用,避免可能的法律風險;三是加強流程管理和人工干預,避免可能的操作風險。
“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保險業也面臨著數據安全和倫理問題。如何保障客戶信息安全、應對技術風險,將是未來保險業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陳輝說。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多位受訪人士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在技術突進的背景下,AI既是保險業破局的利刃,也是堅守初心的試金石。當算法開始思考保險的本質,當代碼重構行業基因,從業者或許需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技術永遠只是手段,保險的核心始終是對人的關懷,保險業發展的根本宗旨始終是服務實體經濟。保險業唯有在效率與溫度、創新與風控、發展與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方能在AI浪潮中行穩致遠。
21:57 | 正邦科技:截至2025年3月20日,公... |
21:57 | 真愛美家: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57 | 浙文影業: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21:57 | 浙江醫藥:第十屆四次董事會決議公... |
21:57 | 浙江龍盛:第九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1:56 | 眾智科技:截至2025年4月10日股東... |
21:56 | 中瑞股份: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56 | 中遠海科:將強化市場經營,積極把... |
21:56 | 中遠海科:美國關稅政策對公司經營... |
21:56 | 中糧科工:截至4月10日收盤,公司... |
21:56 | 中聯重科:截至2025年4月10日公司... |
21:56 | 中鐵裝配:4月10日公司股東人數為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