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并購傳聞風再起。近日被投資者推上風口浪尖的是地處安徽省的國元證券和華安證券以及深圳的國信證券等。
9月18日至22日三個交易日,國元證券股價累計上漲超過20%,且22日強勢封板。今日,國元證券再次觸及漲停,隨后漲幅收窄,至收盤漲幅為4.49%。
同處安徽省的華安證券9月22日股價也出現異動,盤中觸及漲停,尾盤打開漲停并最終收漲8%。
2家券商股價同日大漲,或與國元證券、華安證券合并傳聞密切相關。
國元、華安回應:無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國元證券和華安證券股價異動,勾起了廣大投資者的猜想熱情。股吧里提問合并信息是否屬實的人很多,但也有不少股民是心知肚明“炒股主要靠猜想”,并調侃“我不管,你先漲停再說”。
面對市場關切,上海證券報記者特意采訪2家券商,得到的回應均為:不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國元證券回應了5點信息:
第一,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
第二,近期未見公共傳媒報道可能或已經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信息;
第三,近期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第四,公司及公司第一大股東安徽國元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不存在關于本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也不存在關于本公司的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第五,公司第一大股東安徽國元金融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本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未買賣本公司股票。
華安證券則回復稱,近年來證券行業并購重組案例可以說是此起彼伏,上周末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的重組又引發了一波關于部分券商是否存在并購重組可能性的討論。關于市場上的猜測和議論,華安證券已經多次在上交所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進行說明,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的通知,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華安證券將繼續專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及股東價值,并以此為目標關注外延式擴張的機會。
機構席位在出貨國元證券
由于國元證券連續三個交易日內(9月18日、9月21日、9月22日)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觸及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
根據9月22日公開的2份國元證券龍虎榜單,可以看出機構席位處于出貨狀態。
一份榜單為單日榜單,國元證券因9月22日漲幅偏離值達7%而登上龍虎榜。這份榜單中,機構專用席位位居“賣三”,凈賣出金額為3115.77萬元,占總成交的比例為1.46%。
另一份榜單為3日榜單,國元證券因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20%而登上龍虎榜。這份榜單中,機構專用席位出現在“賣四”、“賣五”,合計凈賣出3816萬元。此外,深股通專用席位同時出現在“買一”和“賣一”,凈賣出金額為3768萬元。
通過觀察9月21日和9月22日兩日的單日榜單,游資席位也呈現比較明顯的“一日游”現象。
9月21日,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登上“買三”,買入2876萬元;次日,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同時登上“買四”和“賣四”,“賣四”位置上賣出金額為2640.5萬元。
9月21日,海通證券貴陽富水北路證券營業部登上“買五”,買入金額為2131.26萬元;次日,該席位出現在“賣五”,賣出金額2395.45萬元。
多家券商被投資者“撮合合并”
有一種并購叫做投資者認為你應該并購。
記者注意到,在滬深交易所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這兩天不少投資者都在就“并購同業券商”展開“花式追問”。
還有一小部分投資者則是明顯做了提前“準備”工作,即針對上市公司的發展現狀和對未來的預判,建議公司考慮并購其他券商,或干脆對公司并購的方案和標的提出具體建議。
追問一:國金國聯都合并了,你們也趕快合并吧
追問二:本土券商不考慮合并一下嗎?
追問三:貴司有能力收購京東嗎?
僅從這些問答中似乎也能感受得到,投資者非常希望手上的“自家公司”能加入到并購券商的隊伍中,然而,上市公司卻對此表現得相當謹慎克制。多數券商都表示,目前,公司沒有相關并購同業其它券商計劃。
市場化并購民營系券商或成重要標的
華西證券研究所所長魏濤表示,未來券商收購或合并案例將會不斷涌現。合并既有“強強聯合”,“強并弱”,也會有中小券商之間的抱團。除了股東層面推進的整合,市場化并購中民營系券商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合并標的。
魏濤認為,受益標的包括具備并購整合預期標的中信系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匯金系中金公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同屬浙江國資的浙商證券、財通證券;同屬江蘇國資的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同屬北京國資的第一創業、首創證券;同屬安徽國資的國元證券、華安證券。此外錦龍股份旗下東莞證券、中山證券;股東陷入債務危機的方正證券;民營系太平洋證券、華林證券有較大概率成為被并購標的。
券業并購潮的背后,政策的推動不可小視。一位并購人士告訴記者,《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細則》修訂后松綁幅度超過了預期,對上市公司,包括證券行業在內的并購重組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2020年7月,證監會相關部門向派出機構下發通知,支持證券基金行業實施組織管理創新,其中一條重要內容便是鼓勵行業機構依法實現市場化并購重組,在資本實力、管理水平、信息技術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已經取消,外資加快在國內布局。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必須盡快打造航母級券商參與競爭,此外直接融資大發展也需要強大的投行體系來支撐,這是監管鼓勵證券行業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