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年報陸續披露,作為A股市場的“牛市旗手”,其亮眼的成績單引起業內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26日,浙商、中信、華泰、國君、國海、國聯、光大、招商等8家券商已披露年報,湘財證券、華興證券等則借助母公司年報披露展現各業務條線情況。
財富管理成年報熱詞券商積極打造特色品牌
中國基金報記者張莉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產管理規模高速增長,低傭潮席卷券業,種種變化倒逼券商機構加速從傳統經紀業務向大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在當前的券商年報季,“財富管理”再度成為熱詞。
財富管理收入猛增
財富管理轉型正在帶來顯著的業績果實。以中信證券(600030)為例,2020年度,中信證券財富管理方面的營業收入為31.14億元,同比增長108%;財富管理客戶數量12.6萬戶,同比增68%;財富客戶資產規模為1.5萬億元,同比增72%。
另一家頭部券商華泰證券(601688)也在其最新披露的年報中頻頻提及轉型,僅“財富管理”一詞就出現超過90次。數據顯示,2020年,華泰證券金融產品銷售規模7053.31億元,同比增長88%;擁有超過1700萬財富管理客戶,客戶資產達4.74萬億元。
3月26日晚間披露年報的招商證券(600999),財富管理業務也是亮點頻出。2020年末,招商證券財富管理客戶數達45.4萬戶,同比增長28.50%,財富管理客戶資產規模達1.37萬億元,同比增長47.31%,高凈值客戶數達2.41萬戶,同比增長53.71%。
大型券商全方位進行財富管理轉型,而中小券商機構的轉型則更突出資源稟賦及核心特色。
以國海證券(000750)為例,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值得關注。據國海證券總裁盧凱介紹,作為廣西的本土券商,國海證券充分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借助本地優勢助推業務,樹立了較強的品牌效應,具有較強的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
值得注意的是,從券商轉型戰略安排來看,金融產品代銷規模無疑成為財富管理轉型的突出亮點。2020年,國內券商實現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凈收入134.38億元,同比增長148.76%。
數據顯示,僅2020年,金融產品代銷規模破千億級別的券商就有興業證券(601377)、銀河證券、國泰君安(601211)、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而東吳證券(601555)權益類銷售規模逼近百億,連續三年銷售量以300%的增速發展。
有券商機構營業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幾年量化私募產品的發展迅速,去年成交額突破200萬億,高頻成交模式也為券商帶來可觀的代銷收入,“不僅是大型券商熱衷代銷明星私募,連中小券商都在拼命爭搶市場份額,很多券商都在積極布局私募大賽、私募孵化等項目。”
基金投顧成財富管理新抓手
除金融產品代銷業務之外,基金投顧也同樣是券商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抓手。
以國聯證券(601456)為例,2020年,公司基金投顧業務快速發展,其中,基金投顧從業人員573人,基金投顧簽約資產規模達53.54億元,簽約戶數5.32萬戶。國聯證券也成為目前基金投顧管理規模最大的券商。
實際上,國聯證券在基金投顧業務上的發力較早,這也成為其快速獲得轉型成效的原因之一。2020年2月底,國聯證券成為首批獲證監會同意開展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方案的7家券商之一。4月21日國聯證券基金投顧業務上線,并很快完成首批公募投顧客戶的簽約和交易。2020年11月10日,杭州銀行(600926)與國聯證券正式推出“神機營”基金投顧業務,不到兩個月,杭州銀行基金投顧業務規模已逼近15億元。
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國聯證券董事長姚志勇透露了公司未來規劃的幾大戰略方向,包括資本戰略、區域戰略、國際化戰略、金融科技戰略等。在差異化競爭中,國聯證券高管明確指出:“公司集中資源發力基金投顧業務,加快推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打造國聯特色業務品牌。未來公司將繼續升級品牌,建立健全基金投顧標準化服務體系,自有客戶開發和渠道合作并舉,做大基金投顧業務規模。”
除國聯證券之外,在基金投顧領域打開局面的公司還有中金財富、中信建投(601066)、銀河證券等機構,而這些機構均為首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單位,且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如中金財富推出的“A+基金投顧”,其創新性取消雙重傭金模式,給出了券業發展基金投顧的新玩法。中信建投借助多因子及現場調研訪談,推出多項策略,累計簽約規模突破10億。銀河證券基金投顧試點產品覆蓋超400家營業網點,參與業務的客戶盈利比例高達90%。
中信建投證券投顧業務負責人王寧認為,“券商具有基于資本市場長期積累的經驗,擁有完善的投研體系,具備專業的投資顧問團隊,能夠為客戶提供顧問式服務。此外,券商擁有龐大的線下網點和高質量的客戶基礎,多方優勢加持券商有望突出重圍,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越來越多的券商積極籌備加入基金投顧的陣營。日前,基金投顧試點工作第二批申請工作正式展開,申請的券商有30多家,包括國信證券(002736)、招商證券、中信證券、東方財富(300059)證券、湘財證券、東方證券(600958)、安信證券等。
頭部券商發力資管業務多機構“爭霸天下”
中國基金報記者曹雯璟
隨著券商年報業績披露,旗下資管子公司去年業績也隨同年報一同出爐,而多家券商機構資管業務布局和打法浮出水面。
國泰君安證券2020年度利潤超越海通證券(600837),僅次于“券商一哥”中信證券,位于已公布業績的上市券商的第二位;全年營收也僅次于中信和海通,目前排名行業第三。它精心構筑的華安基金、國君資管的雙輪驅動公募業務模式獲得一定成效。除了頭部券商,一些小券商也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布局資管業務。
雙管齊下發力資管業務
國泰君安證券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歸母凈利潤為111.22億元,較上年增長28.77%,目前行業排名第二;全年合并營業收入352億元,較上年增長17.53%,目前行業排名第三。
資管業務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國泰君安資管總資產為74.02億元,凈資產為58.36億元;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2.49億元,凈利潤7.18億元。
在傳統資產業務板塊,2020年,國泰君安資管累計完成5只大集合參公改造,并取得中國證監會公募基金業務資格核準。報告期末,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為525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4.6%,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3619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3.8%,主動管理規模占比由60.2%提升至68.8%。根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2020年國泰君安資管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行業第二。
此外,在2021年3月,國泰君安還受讓了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的華安基金8%股權,持華安基金的股權比例由20%變更為28%,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國泰君安在年報里披露了一些華安基金的業績細節,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安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6.71億元,凈利潤7.11億元。期末管理資產規模524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1%。
除了頭部券商,一些小券商也在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布局資管業務。如國海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推出國內首個境外投資者北向持股跟蹤指數,發行市場首單夾層增信汽車金融類ABS。
國海證券年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44.82億元,創5年來新高,同比增長25.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25億元,同比增長48.73%。投資管理業務主動管理能力持續增強,實現營業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21.98%。具體來看,資管業務收入3.47億,同比增長20.82%。此外,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39.60%。
打“差異牌”成破局關鍵
近年來,券商資管子公司擴容速度也逐漸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券商設立的資管子公司有19家,包括國君資管、廣發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招商資管、海通資管、財通資管等。今年2月,中信證券也擬出資不超過3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
據多位券商資管人士透露,為加速進軍公募市場,各家機構都在快速構建覆蓋權益、固收、量化、ETF、FOF等豐富業務線,并積極進行產品創新。與此同時,在混業競爭時代,券商資管轉型也面臨處理底層資產、調整原有架構、重構制度及規則等難點,在新生態形成之前,轉型必然經歷一定階段的陣痛期。
2020年8月,公募基金管理人監管法規迎來了第二次修訂。證監會于當月就修訂后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其中,監管層擬適當放寬“一參一控”限制,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即變為“一參一控一牌”。
證監會官網顯示,已有國泰君安資管、五礦證券和華金證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申請。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獲批成立的19家券商系資管子公司中,就有13家持有公募基金牌照。
上海一位頭部券商資管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眼下券商紛紛設立資管子公司,是適應資管新規,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的路徑之一,公司此前獲批公募牌照預計4月份可以正式拿到。
金融科技投入不減全面賦能前、中、后臺建設
中國基金報記者李迪
服務于財富管理轉型和運營效率提升,券商金融科技轉型近年來持續推進。去年,線上服務成為不少客戶和投顧的新選擇,證券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也加速推進,多家頭部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維持高水平。
信息技術投入最高達17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券商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大數字化投入,并推進金融科技轉型。
據證券業協會數據,2019年,有3家券商信息技術投入超10億元,其中,國泰君安投入高達12.39億元,華泰證券投入12.02億元。
2020年,頭部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繼續維持高水平。華泰證券在2020年財報中披露,按母公司口徑,信息技術投入總額約17.64億元。
此外,招商證券2020年信息技術投入9.94億元,占2019年母公司營業收入的7.33%。國泰君安證券在信息技術方面投入約12.27億元。
不過,我國頭部券商的信息技術投入與國際大型券商依然存在較大差距。2019年,瑞銀、高盛、花旗的信息技術投入超過10億美元,摩根大通的信息技術近百億美元。
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
為提升客戶體驗,多家券商將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視為重要戰略。
APP、小程序成為金融科技轉型的重要抓手。華泰證券在年報中披露,2020年,公司“漲樂財富通”共發布22個版本,隨版本上線功能64余項。漲樂財富通自上線以來累計下載量超5800萬,2020年7月活躍用戶數量首超1000萬,成為第一家月活數超千萬的券商APP。招商證券也推出“招商證券財富+”小程序,據其年報,招商證券已通過小程序銷售金融產品規模超過17億元。
在個性化服務方面,不少券商去年也加大智能投顧方面的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依據客戶自身的風險承受力和理財需求量身定制資產配置方案。
2020年,招商證券推出“招財智投”智能投顧,為客戶提供一鍵式資產配置服務,用戶只要在“招財智投”平臺中輸入理財目標和條件,一鍵即可生成資產配置方案。客戶可在平臺上直接進行產品購買,也可以通過平臺及“招商證券財富+”小程序與自己專屬財富顧問對接,獲得一對一的直接服務以及人機結合服務。
湘財證券也傾力打造“年糕智投”智能投顧,去年推出了3.0版本。據悉,它可依照投資者的需求及風險承受度來定制投資策略,隨市場變化按照大數據系統演算自動調整投資組合。
APP、智能投顧等前臺業務加速擁抱金融科技的同時,多家券商也大力推進中后臺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員工培訓方面,去年疫情影響下,券商線下培訓受到一定限制,不少券商加大員工培訓的線上轉型力度。華泰證券去年便升級云端學院功能,加速培訓發展工作數字化轉型。據悉,疫情期間,華泰證券策劃R2線上學習嘉年華,云端學院累計學習超188.3萬人次,完成31.5萬學時。
也有券商將科技應用于合規管理領域,國泰君安證券去年便不斷提升金融科技在合規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水平,全面升級法律合規平臺。
光大證券(601788)也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合規管理,通過科技手段壓實壓嚴合規人員責任,強化公司各級合規管控成效,建立對合規人員的垂直化管理,打造科技化的合規人員隊伍,構建合規風險防范的堅固防線。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