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永遠是這句話,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有券商資管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如此感慨。盡管眼下A股市場持續震蕩,讓整個資管行業都患上了“銷售焦慮癥”,但包括券商資管在內的不少機構仍在積極地為投資者吹響逆市入場的號角。
Wind數據顯示,在整體管理規模縮水的情況下,截至5月12日,有數據可統計的11家券商資管的公募產品總份額今年以來反而累計增加了596.5億份,投資者逆市布局有跡可循。與此同時,券商資管今年共新發66只公募產品,相比去年同期的40只增長65%。
“我們今年已經發5只了,在家上班比在公司還忙!”上海一位仍居家辦公的券商資管人士稱。她同時坦言,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今年新發規模中,債基、固收+以及量化增強類產品確實相對較多,權益類產品則以持營為主。
逆市增長近600億份
今年以來,上證綜指累計下跌了16%,幾乎所有的資管機構都同步受到了市場下跌帶來的持續沖擊。
Wind數據顯示,從有數據可統計的11家券商資管來看,截至5月12日,其公募基金總管理規模為5523億元,相比于1月1日的6792億元縮水了1268億元。但與此同時,上述11家券商資管的公募產品總份額卻達到了6120億份,相比于1月1日的5523億份增加了596.5億份。
換言之,盡管市場回調讓不少公募產品損失慘重,甚至凈值破1,但券商資管的公募產品整體卻仍獲得投資者逆向加倉。“我們都知道今年情況肯定是不如前兩年,但不能因為這樣就什么都不做。”有市場人士表示。
事實上,在承受規模縮水壓力的同時,弱市下一些資管機構也懷揣著“隱秘的希望”——逆市發行的基金起點低,以后業績曲線大概率能做得更漂亮些。但不論如何,如今券商資管不僅沒有“躺平”,反而在努力幫助投資者重建信心。
從新發產品來看,截至5月12日,今年券商資管共發行成立了66只公募產品,即便扣除9只貨幣型基金(大多是大集合轉公募產品),也比去年同期的40只多出整整17只。具體而言,66只新發公募基金中,有38只為債券型基金,占比達57.58%;混合型基金則為13只,占比19.7%。
而去年同期,情況卻大為不同。去年同期新發的40只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有25只,占比62.5%;債券型基金卻僅有10只,占比25%。顯而易見,今年權益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券商資管開始有意無意地多發債基。
眾所周知,一只基金從申報到批復再到發行,頗費周折,因此各家機構手上都有儲備產品,何時發啥產品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及公司戰略進行微調。但一家上市券商的資管業務人士則表示,正因產品申報需要時間,眼下券商資管集中發行債基,可能是很早之前就安排了產品線布局,同公司的戰略調整沒有太大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券商資管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其所在的券商資管今年新發的產品中,債基、固收+以及量化增強類的規模占比更多,權益類產品則以持營為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今年壓力是很大的。”該人士說。
對于常規的開放型公募產品,資管機構通常會根據市場、業績情況來做持營,除非是3年期之類的定開型產品,封閉期內通常不會特別進行持營。但過去兩年,證券市場賺錢效應顯著,各家資管機構競相發布新產品,銷售渠道也經常出現“贖舊買新”的操作,因此不少資管機構會將精力主要集中在新發基金的營銷上。
但隨著市場熱度消退,新發產品的營銷逐漸變得艱難,一些資管機構也開始將精力轉到存量產品的持營上。深圳一位公募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去年一年她都忙于制作各種新發基金的宣傳材料,但今年手頭上忙的卻幾乎都是持營。“眼下的市場,我們其實很希望投資者持續定投。”她說。
券商公募新星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弱市環境下的產品發行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篩出了賽道上的新銳力量。
據Wind數據,截至5月12日,今年共有19家券商資管合計發行成立了57只非貨公募基金。其中,有7家機構新發公募產品數量均超過3只,合計發行35只,占比超六成。
具體而言,東方紅資管仍以權益主動管理能力見長,共發行7只公募產品,位居第一。這7只產品包括5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僅有1只。而在去年同期,該公司共發行11只公募產品,超過第二名整整6只。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紅資管新發的5只混合型基金中,有4只屬于定開型產品,封閉期分別為1年、18個月和2年。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投資者避免了短期擇時的影響,同時也減輕了機構自身的管理和營銷壓力,但也需要足夠強的品牌效應和用戶粘性才能達成。
其次是中泰證券資管,該機構今年以來共發行6只公募產品,其中包括1只大集合轉公募的貨幣型基金和2只債券型基金,其余3只均為混合型基金。根據中泰資管公布的產品定期報告,截至一季度末,中泰資管主動權益類公募產品規模為124.71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的66.93億元增長57.78億元,增幅為86.33%。
中泰證券資管董事長黃文卿此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泰資管的識人和考核主要放在入司環節上,一旦選出了投資理念上志同道合、投資框架完整又能堅守自己風格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公司不僅不會設置相對排名的考核要求,還會幫助他們盡可能地排除短期業績干擾。這使得無論市場處于亢奮或冷靜階段,其基金經理普遍能堅持自己的投資框架,風格未曾發生漂移,進而贏得產品凈值增長及基民的持續買入。
此外,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兩家頭部券商旗下的資管子公司,今年以來也各自新發了5只公募產品,并列第三。但從產品分布上來看,海通證券資管的5只新發公募基金中,有4只是債券型產品,還有1只是混合型產品;華泰證券資管則有1只大集合改造的貨幣型基金,以及2只股票型基金、2只債券型基金,整體來看產品布局更加均勻。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長江證券資管、銀河金匯資管、財通證券資管等在內,多家券商資管都在今年逆市新發了多只公募產品,顯示券商資管正在加速闖入公募基金賽道。據公開資料,券商資管公募的隊伍也在加速擴容——五礦證券已遞交材料,國聯證券則表示將設立公募業務部,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相繼官宣將設立資管子公司并申請公募牌照。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