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半個月內,監管部門相繼下發21張罰單“劍指”券商投行業務。11月25日,證監會和吉林證監局分別對華金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的投行業務違規現象下發共計11張罰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兩周前,證監會還針對華安證券、聯儲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招商證券旗下投行業務違規情況發出10張罰單。除收到罰單外,近日還有券商作為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就相關發行人違規受罰情況致歉。整體來看,解決“帶病申報”、“一查就撤”、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問題,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已成為券商投行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半個月21張罰單“劍指”投行
時隔兩周,又一批券商罰單落地。11月25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為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切實發揮“看門人”作用,于2022年初組織對8家證券公司投行內部控制及廉潔從業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據悉,此次檢查覆蓋了股權、債券、并購重組等投行業務各條線、全流程。
經查,證監會發現華金證券存在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不完善、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11月25日,證監會披露了7張有關華金證券投行業務及相關責任人的罰單,并表示決定對華金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暫停保薦和公司債券承銷業務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要求華金證券立即全面整改,著力加強投行管控;同時對涉及相關違規行為的13名責任人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證監會也對違規問題多、情節嚴重且涉及個案違法的華龍證券,綜合采取行政處罰、監管談話等措施,要求公司全面整改,切實吸取教訓。對違規情節相對較輕的民生、國泰君安、聯儲、華安、招商5家券商分別采取了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與此同時,證監會指出,對26名直接責任人員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分別采取了監管談話、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11月25日,吉林證監局針對中信建投證券在保薦利源精制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執業過程中,盡職調查未勤勉盡責,內控機制執行不到位,且未按規定履行持續督導義務的情況連發4張罰單,不僅對中信建投證券出具警示函,并對相關3名責任人出具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11月11日,證監會也同時披露了10張罰單,涉及5家券商,相關罰單同樣“劍指”券商投行業務。整體來看,僅半個月內,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針對券商投行業務下發的罰單已多達21張,涉及華金證券、華龍證券、華安證券、聯儲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8家證券公司。
強化問責機制、提升違規成本是關鍵
在相關違規情況層出不窮的同時,也有券商針對有關情況發文致歉。11月25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東興證券相繼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并針對相關保薦項目存在的違規情況致歉。
例如,中信建投證券作為廣東紫晶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晶存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針對紫晶存儲因涉嫌欺詐發行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造成的負面影響向社會各界致歉。東興證券也就作為澤達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達易盛”)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持續督導機構,針對澤達易盛涉嫌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可能因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而被終止上市的情況致歉。
在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看來,券商投行業務出現違規情況,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方面,相關上市企業在調研或輔導期間可能處于正常情況,但在這一過程中,相關企業特別是初創型企業可能因為市場環境變化導致業績受到波動,同時出現公司結構、人員變化等,從而影響最后的申報審批結果。主觀方面,個別中介機構可能存在粗放經營理念,在求快、求大以及不求質量的理念下,導致許多內控環節無法發揮作用。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還是要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的責任,在這一理念下,承銷保薦的各個環節都應明確體現出來,而非形同虛設。同時,合規、風控部門也應該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做到更深入的內容審查,這也是未來風控管理部門的發展方向”,王劍輝如是說道。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則認為,要杜絕投行業務違規現象,關鍵取決于券商合規能力、業務管理能力、人員綜合素質培訓水平以及行業違規成本問題。而對于券商作“看門人”角色的把握,取決于券商自身的責任感與合規意識,強化問責機制、提升違規成本是關鍵。
全面合規、有效運行的投行內控機制是投行執業質量的基礎。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從“帶病申報”、“一查就撤”、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典型問題入手,重點檢查投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運行是否有效、人員及保障是否到位等,促進保薦機構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為注冊制行穩致遠夯實基礎。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