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在公募基金傭金費率改革的背景下,券商與公募基金公司之間的合作模式及行業研究的競爭格局正在經歷重塑。10月30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券商處獲悉,為了解券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開展情況,促進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健康發展,2024年7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對券商2023年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經營情況進行了統計,并于近日向各大券商發布統計分析結果。
發布境內上市公司
研報數量超10萬份
從研究部門的設置和人員組成來看,截至2023年末,有98家券商設立了獨立的研究部門或研究子公司(以下均簡稱“研究部門”),總人數9721人,較2022年末增長8.16%。公司人數最多的達465人,最少僅3人,中位數52人。目前,共有37家公司聘任了首席經濟學家,其中絕大部分由公司研究部門負責日常管理,其他則歸屬于公司直接管理。
截至2023年末,上述98家券商研究部門分析師人數共4663人,較2022年末增加20.86%,行業整體分析師人數占研究部門人數的47.96%。研究報告質量審核人員289人,研究報告合規審查人員244人,分別較2022年末增加6.64%和7.01%。各公司分析師人數從1人到257人不等,中位數29人。分析師人數排名前30位的公司分析師人數之和占全行業分析師總人數的72.52%,較2022年末有所上升。
人員流動方面,2023年各公司離職的分析師共762人,較2022年上升9.32%;各公司研究部門新招聘人員2516人,較2022年減少23.94%,占2023年末研究部門人員總數的25.88%。
備受關注的服務機構客戶情況方面,共有90家公司為公募基金公司提供發布證券研究報告等服務,較2022年末增加5家。有59家公司為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發布證券研究報告等服務,較2022年末增加2家。有38家公司為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提供發布證券研究報告等服務,較2022年末增加3家。此外一些公司還為商業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提供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服務。
收入方面,2023年券商的公募基金公司(包括基金專戶)客戶傭金收入同比減少10.9%。其中,傭金收入排名前10位的公司傭金收入總額占全行業的46.51%,行業集中度較2022年下降3個百分點。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QFII和RQFII機構以及私募基金公司等公募基金客戶外的傭金收入較2022年下降9.5%。
從發布的研究報告和覆蓋上市公司方面來看,2023年共有80家券商發布了境內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報告數量共計101221份,較2022年增加4.3%,較為全面的覆蓋了各行業和上市公司。
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
隨著公募基金費率改革、開展賣方研究的券商增加,券商服務公募基金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長期來看,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或是券商研究業務的轉機。
券商一方面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應對挑戰;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增加對公募基金以外的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QFII和RQFII機構以及私募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服務,增加傭金收入。同時一些公司加強研究業務對內賦能,積極提升研究價值的內部轉化,深度賦能包括經紀、資管、自營、投行等業務,支持公司各項業務做大做強。
同時,券商繼續發揮專家智庫作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根據統計,2023年券商研究部門接受各類委托研究課題約1398個,較2022年增長101.1%。內容涵蓋宏觀經濟、鄉村振興、“雙碳”發展、產業升級、ESG、高質量發展、外資外貿、軍工和各大類行業,以及資本市場相關問題等,為國家戰略和服務實體經濟,積極貢獻力量。
行業機構合規意識進一步增強,合規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末各研究機構質量控制、合規人員占研究部門人數比例平均為2.97%、2.51%,雖然仍然偏低,但質量控制人員和合規人員數量逐年增加。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人員較多的公司為申萬研究所、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兩類人員之和分別為26人、22人、16人。
雖然各公司合規管理有所加強,但風險防控仍是工作重點。中證協通過問卷調查和調研了解,部分公司邀請外部專家較頻繁,對外部專家依賴性較強,對專家身份核實、合規管理等不到位,存在較大風險隱患。部分公司對分析師考核制度不健全,個別分析師在參加外部評選時存在發送拉票信息等不當行為,分析師聲譽風險仍時有發生。
為此,中證協表示,將繼續加強自律管理,加強證券分析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建設,協助監管部門做好證券投資咨詢法規修訂,不斷推動證券研究業務規范發展,并提出四方面工作建議:一是強化使命擔當,堅持金融報國。二是積極踐行“五要五不”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加強對分析師日常管理和廉潔從業管理,規范分析師參與外部評選行為,及時關注和處置證券分析師聲譽風險。三是加強合規管理,有效防范業務風險;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加強對證券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規范外部專家邀請,不斷提高研究報告質量和研究服務水平。四是積極應對研究業務轉型,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