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上交所網站顯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除多地上市紅籌企業中芯國際、百濟神州和諾誠健華外,科創板480家上市公司通過三季報、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信息。
總體來看,科創板公司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堅持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前三季度整體業績延續穩步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較大幅度提升,充分體現了“硬科技”公司的活力和韌性,成為新時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一是整體業績穩步增長。面對國內外諸多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科創板公司堅守主業,銳意創新,積極面對挑戰,保持經營業績穩健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22.14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凈利潤891.24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760.68億元,同比增長26%,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其中,第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72.81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歸母凈利潤286.56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29.85億元,同比增長13%。前三季度,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142家公司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五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9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188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在1億元以上。今年恰逢科創板開板三周年,2019年-2021年以來,科創板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9%、86%、29%,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二是龍頭公司和先導行業業績穩健。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發揮穩增長引領作用,除尚未披露三季報的中芯國際外,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85.97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歸母凈利潤402.38億元,同比增長44%;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占板塊整體的48%和45%。科創板先導產業示范效應顯著,以光伏、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業績增速亮眼,13家光伏產業鏈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6%和183%,16家動力電池產業鏈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93%和93%。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行業的集聚效應更加突出,上市公司數量分別達到79家和107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三是“專精特新”企業迸發活力。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聚集地,科創板已有223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分別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46%、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22%和注冊制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61%。23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4家公司主營產品被評為“單項冠軍”產品。上述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263.59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歸母凈利潤471.83億元,同比增長26%。科創板涌現出一批細分行業龍頭和“隱形冠軍”,為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我國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四是特殊類型企業發展向好。科創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吸引了一批特殊類型的企業上市。截至目前,已有45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6家紅籌企業。這些企業在上市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發展勢頭良好。2022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80.07億元,同比增長20%;合計研發投入142.03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上海誼眾等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五是研發投入疊創新高。科創板公司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前三季度,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681.1億元,同比增長3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6%。君實生物等30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云從科技等60家公司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0%。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科創板公司在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新興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助力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在肝癌領域的全球Ⅲ期臨床已順利達到試驗終點。晶科能源182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6.1%,創造行業紀錄。利揚芯片完成全球首顆北斗短報文SoC芯片的測試方案開發并進入量產階段。
六是硬科技助力穩經濟大盤。科創板公司IPO募集資金總額達到7,331.51億元,募投項目主要用于研發升級、產能擴充,截至目前募集資金使用進度約六成,一大批項目投產落地,有力地支持了穩經濟大盤。今年以來,科創板公司持續聚焦主業,加大硬科技相關產業投資力度,前三季度累計投入1,134.69億元用于新增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同比增長42%;22家公司亦披露重大產業項目投資計劃,未來將投入265.94億元用于新建產能。其中,天合光能擬投資60億元在淮安經開區建設年產15GW高效電池和15GW大功率組件項目。此外,前三季度共有65家科創板公司已披露再融資方案,擬募資金額達1154.25億元,將主要用于擴建產能、新設研發中心、開拓新產線等。前期建設投入落地,進一步帶動產能和訂單增長,支持公司提高長期競爭力。其中,格科微的募投項目BSI產線在8月進入風險量產,有力保障12英寸晶圓的供應,實現芯片設計端和制造端的資源整合。金盤科技的桂林儲能系列產品數字化工廠項目竣工,滿產后可實現年產1.2GWh儲能系列產品。時代電氣子公司通過法雷奧集團(Valeo)的系列審查,將作為法雷奧集團某電驅動系統項目的IGBT模塊正式供應商。鐵建重工、中國通號等先進軌交企業深度參與“新基建”,鐵建重工前三季度新簽訂單累計超過117億元,同比增長27%。
七是股東結構不斷優化。截至三季度末,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數量上升明顯,專業機構賬戶數達到3.87萬戶,持倉流通市值占比達到45%。全部科創板公司的流通股東中包含基金股東,持流通股比例和持倉流通市值占比分別為23%和32%。科創相關主題ETF基金產品達到26只,基金份額合計達到907.06萬份,較年初增長48%。164家公司的基金持倉占比超過30%,以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最受基金青睞。社保基金、保險公司、QFII等長線資金亦持續增配科創板,合計持倉流通市值占比超過5%。同時,科創板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外資機構持倉流通市值達到958億元,占比4%。已有12只科創50ETF產品在境外多地上市,為海外投資者開辟了投資科創板的新通道。
八是投資者獲得感持續提升。科創板公司綜合運用增持、回購工具維護公司價值,積極發布分紅方案共享成長收益。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共70家公司發布回購方案,預計回購金額上限約65億元;共38家公司發布增持方案,涉及69名股東,其中54名為公司董事或管理人員。其中,三季度新增11單回購計劃,計劃回購金額最高達12億元;新增6單增持計劃,計劃增持金額最高合計約3.6億元。2022年以來,累計337家公司發布利潤分配方案,其中332家選擇現金分紅,合計分紅金額達到289.33億元。同時,科創板業績說明會繼續保持全面覆蓋,全部科創板公司均將召開三季報業績說明會,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主要負責人通過網絡直播、文字互動等方式,與投資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九是業績分化有所顯現。前三季度,科創板六大行業業績存在結構性分化,新能源、節能環保行業業績增速領先,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行業表現整體較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行業前三季度業績表現低于科創板整體水平。受疫情、所在行業周期變化、業務季節性等因素影響,部分公司經營業績承壓。其中,93家科創板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50%,剔除未盈利上市企業后,57家公司前三季度虧損。上交所將持續跟蹤公司經營情況,也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
(編輯 何帆 白寶玉)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