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杭可科技啟動招股,這是目前為止第四家進入發行程序的科創板企業。
相較此前市場預期7月中旬會有企業集中掛牌,如今時間可能要進一步延后。主要因為一方面注冊節奏不及預期,注冊發行環節企業仍有可能要經歷問詢,變數增加;另一方面,企業發行工作至少需要16個工作日,有業內人士認為集中掛牌可能要等到7月下旬。
從審核節奏來看,截至目前已經安排上會的共有31家科創板企業。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從受理到上會平均用時77天。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層沖刺集中推出一批以后,審核節奏有所放緩,受理企業收到問詢的時間出現延長。此外,科創板IPO申報速度自4月以來持續放緩,如今日均受理企業不到1家。
種種跡象顯示,科創板在推出首批掛牌企業后,審核將進入常態化階段。
注冊發行變數多
6月25日,科創板IPO企業杭可科技發布招股意向書,并作出發行安排,成為科創板第四股。根據發行時間表,公司計劃在7月3日安排網上申購。天準科技與睿創微納的網上申購日要早一天(7月2日);華興源創安排在6月27日。
截至目前,有12家科創板IPO企業已經提交注冊,仍然在等批文當中。其中6月25日瀾起科技已經獲得證監會同意注冊。
從目前批文下發順序來看,監管層并未按照提交注冊的次序來發放。同時,注冊節奏不及市場預期。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從6月11日有首批企業提交注冊至今共10個工作日,證監會僅同意了5家科創板企業,平均2天一家。
“從實施效果來看,注冊沒有預期中快。本來大家預期第一批在上半年掛牌,后來因為審核工作量大,掛牌預期延后到7月中旬。但從目前注冊節奏來看,如果要集中推出二三十家企業,那恐怕要等到7月底或8月初。”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據記者查閱,6月11日首批提交注冊的微芯生物和安集科技,還未獲準注冊,至今已有兩周時間。
上海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解釋,“提交注冊以后,監管層還要根據情況進行問詢,是否有重大問題遺漏。所以最終拿到批文的順序與提交注冊的順序不同。”
根據獲得批文的4家科創板公司經歷來看,在注冊發行環節中,仍有部分公司被證監會問詢。以天準科技為例,公司在6月11日提交注冊,但在6月19日才“注冊生效”,這期間公司經歷兩輪問詢,合計3個問題。
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表示,上交所已經安排31家公司上會審核,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公司會在7月第一周獲得證監會注冊批文,超過20家公司集體上市幾乎是可以確定滿足的,7月下旬科創板將迎來集體上市日。
在他看來,31家上會公司未必都能成為首批掛牌企業。由于注冊后交易所備案發行方案還需要時間,如果后續過會公司在注冊環節也都收到問詢函,6月底之前過會的31家公司中,可能有相當一批公司趕不上7月底的集體掛牌,即使集體掛牌時間拖到8月,有些公司7月底刊登招股意向書可能都來不及;而補審一期報告的話,至少還要一個半月時間。
常態化審核節奏即將到來
從各方工作表現來看,目前監管層、中介機構的重心主要放在首批掛牌企業的審核、注冊、發行環節上,保證各項工作順利。
由于市場集中力量推進首批企業,監管層審核節奏較快。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已經安排上會的31家科創板企業,從受理到上會平均需要77天。用時最短的為杭可科技,只經歷59天。此外,天宜上佳用時62天,天準科技64天,中國通號66天,安集電子68天,心脈醫療69天。
尤其本周,6月25-28日連續4天上交所都安排了科創板上市委審核,密集審核10家公司。
隨著未來首批企業成功掛牌以后,科創板將步入常態化審核階段。
首先表現在審核節奏放緩。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表示,自“五一”前一周起,受理公司收到首輪問詢的時間接近滿20個工作日的法定期限;問詢回復收到后新一輪問詢時間明顯延長,部分二詢或三詢公司回復后接近滿10個工作日的法定期限才收到新一輪問詢。審核節奏已經回歸正常。
比如科創板IPO企業清溢光電,5月24日獲得受理,公司在6月24日才收到首輪問詢,經歷了20個工作日。金山辦公5月8日獲得受理,6月5日接受首輪問詢,同樣用了20個工作日。作為比較,3月22日首批受理企業之一利元亨,在4月4日接受首輪問詢,只隔了9個工作日。
前述上海券商投行人士強調,審核節奏放慢屬正常行為,監管層能有更充分時間對企業問題進行梳理。“之前是因為要趕著推出首批,所以監管層問詢時間很緊,中介機構做材料也很著急,質量不行。之后審核節奏會相對慢一點,無論是審核工作還是券商回復情況可以細致一些。”
其次,申報速度已經進一步放慢。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6月至今已經過去16個交易日,新增受理項目只有14家,日均受理不到1家。
新增數量減少在4月下旬已經有所體現,彼時日均受理1.8家。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談道,屬預期之內。“好的項目本來不多,尤其是符合科創板‘高精尖’定位的企業更是少數,該上市的早已經上市了。”
在他看來,目前科創板申報速度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不會出現斷層,未來陸續會有企業繼續申報,但不會出現市場所想象那樣井噴。”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