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國內醫藥產業鏈信息化服務商澤達易盛(688555.SH)在科創板掛牌上市。根據招股書及發行公告,公司以19.49元/股的價格發行2078萬股,募集資金約4.05億元,用于新一代醫藥智能工廠平臺升級、智能醫藥及醫療融合應用平臺升級、研發中心、營銷網絡建設等項目。
從2013年成立至今,澤達易盛在醫藥產業鏈信息化的征程上,已經奔跑了七個年頭。登陸科創板后,公司有望站在新的高度,繼續用信息化為我國醫藥健康產業鏈賦能。
營收增速穩健盈利表現突出服務客戶眾多經驗積累豐富
“公司始終堅持以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控制技術及網絡技術為支撐,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產業鏈的融合創新,著力打造智慧醫藥生產平臺和智慧醫藥流通平臺,并延伸應用到上游食藥的源頭農業種植領域,實現數字化、綠色化種植和生產,最終實現醫藥健康產業鏈的優化。”澤達易盛在官網上的自我介紹,清晰勾勒出了公司的自我定位和未來愿景。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可以看到,澤達易盛的主業版圖經歷了一個不斷橫向拓展的過程。公司從各地食藥流通監管平臺建設及運維起步,逐漸拓展到為上游藥品生產企業提供質量控制信息技術服務,為下游醫藥流通企業提供溯源追蹤、遠程問診、電子處方等系統集成整體解決方案,進而拓展到以云中心數據資源為基礎面向公眾提供信息技術及大數據服務。
伴隨著業務板塊的不斷拓展,澤達易盛的營收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澤達易盛總營收從1.24億元增至2.21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33.50%。從營收結構和產品服務來看,澤達易盛營收主要來源于系統集成、定制軟件銷售及其他技術服務,其中系統集成收入從2015年的0.19億元增至2019年的1.20億元,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從22.51%一路增至54.12%,年復合增速高達44.57%,遠遠超過了營收整體增速。
而在營收增速之外,澤達易盛的盈利能力同樣表現不俗。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9年,澤達易盛的毛利率分別為50.70%、46.99%和50.15%;同期凈利率分別為29.54%、26.07%和37.77%。相比之下,申萬IT服務板塊100多家上市公司2019年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只有34.78%和-11.62%。
值得一提的是,澤達易盛在成本費用結構上存在顯著優勢。2017年-2019年,公司期間費用占營收比重始終在20%左右,其中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與同業上市公司8%甚至10%以上的比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對于這個優勢,公司在招股書中只列舉了專職銷售人員較少、組織結構扁平等原因。不過,它實際上從側面體現了公司在老客戶中優秀的口碑效應。
花“小錢”也能辦“大事”“漏斗形”創新體系撬動產學研三方合力
深耕醫藥和醫療信息化產業,在積累客戶服務經驗的同時潛心提升研發能力,是澤達易盛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驅動營收和盈利不斷增長的關鍵。2017年-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950.57萬元、1707.05萬元和1887.85萬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68%、8.44%和8.53%,保持平穩增長的勢頭。
以絕對金額計算,澤達易盛每年的研發投入看上去并不多。然而企業研發不是一擲千金的豪賭,須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發展趨勢。并且澤達易盛通過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漏斗形”創新體系,撬動“產-學-研”多方力量:
在“漏斗”的上層,公司通過交流合作方式,與知名高校、知名院所、國內產業技術協會/聯盟、龍頭企業形成了開放式創新平臺;
而在“漏斗”的中間層,公司緊緊圍繞國家產業規劃和技術創新落地重點,通過建設企業內部院士工作站、創新研究院和技術中心等方式,推動技術成果轉移,強化基于學科交叉的系統集成創新,進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優勢;
最后,在“漏斗”的下層,澤達易盛打造了一支技術實力強、經驗豐富的技術科研團隊,先后自主研發了藥品全產業鏈追溯系統、MES執行制造系統、制藥生產數字控制系統、藥械安全實時監管信息系統、食品安全保障系統等多個產品。
七年來,澤達易盛的“漏斗”涓滴而下,流出了豐碩的研發成果。目前,公司的技術中心已經形成了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軟件著作權、軟件產品和商標在內的知識產權體系,其中已取得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3項,軟件和軟件著作權130項,商標11個。
公司目前自主發起、深度參與的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已達11項。另外全資子公司蘇州澤達還聯合浙江大學,制訂了國際上首個規范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ISO國際標準。2015年6月,澤達易盛技術團隊參與建設的江蘇康緣藥業項目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為“國內首家中藥數字化提取車間”,入選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46個示范項目中唯一入選的中藥項目。
信息化浪潮奔騰重塑醫藥醫療生態行業增長紅利持續釋放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對于澤達易盛而言,奔騰的信息化浪潮正在不斷改變國內的醫藥產業,為公司未來成長醞釀下一個重要的“風口”。
首先是規模。根據券商研報援引的統計數據,我國醫藥信息化市場規模已從2011年的146.30億元增至2018年的491.80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23.53%,預計到2023年規模將突破700億元,增長空間廣闊。
行業空間逐年增長,背后是下游旺盛的需求。2017年以來,國家針對醫療信息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驅動行業進入提速期。加上對醫療信息化具體發展目標和建設要求逐步細化,使得2020年成為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節點。
其次是客戶。國內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業務條線眾多、流程復雜,對應的信息系統功能繁多、架構復雜、數據安全性要求較高,加之醫療政策變動頻繁,因此它們與醫療信息化廠商之間多以長期合作為主,不會輕易更換,因而客戶群體龐大廠商具有“先發制人”的優勢。
同時還有產品。醫療信息化系統存在明顯的定制化特征,對技術支持服務的及時性要求非常高。在這種背景下,布局全國、渠道優勢明顯的廠商具備更廣闊的業務輻射范圍和更好的用戶體驗,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
受歷史原因、技術裝備水平等因素影響,藥企和醫療機構往往采購了來自不同供應商的信息化產品,彼此之間難以有效集成、對接的問題普遍存在。從提升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的訴求出發,未來醫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將更受青睞。
綜上,未來我國醫療信息化發展地域上將由機構到區域再到全國擴展,技術層面將由信息化逐步過渡到云端化、智能化,而商業模式也將由2G(政府)/2B(企業)向2C(消費者)演進。以衛寧健康、思創醫惠、澤達易盛為代表的企業擁有客戶基礎、技術儲備、品牌渠道以及項目經驗等多方面的優勢,未來將長期受益行業發展持續釋放的增長紅利。
(CIS)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