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興起和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步入深水區,企業需要變革傳統IT基礎架構的同時,也要不斷擴展企業數據獲取的觸角。架構迭代,數據井噴,企業該如何在利用新技術驅動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不斷釋放應用、網絡、數字體驗的價值,成為了企業決策者們思考的主要命題之一。
“過去20年里都是以應用為中心構建了所有的IT體系,包括整個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維體系等。現在到了轉變思路的時候了。”2021年5月26日,在博睿數據“服務可達達者為先·博睿數據2021年戰略升級發布巡展”上,博睿數據COO吳靜濤作出了上述表述。
博睿數據是國內領先的APM應用性能管理廠商,致力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應用性能監測服務、銷售應用性能監測軟件及提供其他相關服務,屬于IT運維管理(ITOM)領域的重要分支—應用性能管理(APM)行業。
ITOM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由公司照顧說明書可知,2020年全球ITOM市場規模高達300多億美元,中國ITOM市場高達100多億元。而負責監控的APM應用性能管理是ITOM不可或缺的部分。2020年全球APM市場規模高達40多億美元。IT系統的復雜化不斷凸顯APM的重要性,同時數字化轉型將持續拓寬APM行業的下游行業。
在此次發布會上,博睿數據向外界揭開了公司“數據鏈DNA”的神秘面紗,更緊扣IT運維發展脈搏,助力企業實現用戶體驗從“應用可用”到“服務可達”的跨越式進階。
在博睿數據看來,消費主體的變化更加速了這一思路的轉變,Z世代對于產品的體驗需求更多體現在定制化和個性化。在Z世代接棒“消費擔當”的當下,探索用戶體驗,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必修課”。所以,僅僅圍繞著“應用可用”的IT運維體系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提升競爭力的需求。
從“應用可用”到“服務可達”,意味著主視角的顛覆轉變。一個是從企業角度出發,而另一個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這需要企業對用戶層和業務層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闡述“服務可達的數據鏈DNA”時,博睿數據COO吳靜濤表示,“相較以往AIOps智能運維概念,服務可達的數據鏈DNA有著更加領先的含義,其可以打通從代碼到用戶(CodetoCustomer)訪問的全過程,全數據鏈探知路徑、性能和服務品質,形成一種創新的運維管理模型。”
這一全過程的打通,意味著企業能夠多維度、更綜合的利用數據,讓用戶所思更直觀,運維管理更便捷,擴大數據本身價值,使其能夠真正驅動決策。然而邏輯的不同、數據的多樣性,以及微服務、容器等技術推動的現代化應用的發展,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具挑戰。這也是為什么至今只有深耕IT運維13年的博睿數據提出這一解決方式。
據了解,博睿數據的數據鏈DNA架構圖具體為:“D”——DEM(DigitalExperienceManagement):用戶數字體驗管理,包含客戶端APP體驗監控、瀏覽器體驗監控、小程序體驗監控、瀏覽器撥測和手機撥測等一系列技術。“N”——NPMD(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and Diagnostics):網絡性能監測和診斷,通過網絡嗅探、BigIP大數據引擎、NginxTelemetry等技術,從業務、應用、系統、網絡、硬件幾個維度分析診斷,實現網絡傳輸的路徑發現,異常發現,故障發現。“A”——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應用性能管理通過字節碼注入和微服務探針,無需應用代碼變更的情況下實現對代碼運行效率、SQL調用效率、PaaSAPI調用邏輯追蹤,以及微服務的性能監控。
此外,博睿數據將提供7種武器提供完善“數據鏈DNA”技能。在采集到不同環節的體驗數據、網絡數據和代碼執行效率數據后,最終通過一體化智能運維平臺——Dataview,打破“監控孤島”,進行信息整合、特征關聯,把數據形成可視化信息,呈現在企業面前。
博睿數據表示,數據鏈DNA將幫助企業實現從用戶角度出發,最終落實于服務體驗,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維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利器。(記者 張敏)
(編輯 崔漫)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