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10月18日,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美菱”)在北交所掛牌上市。中科美菱第一大股東為長虹美菱,該公司為長虹控股集團旗下公司。此次,中科美菱被分拆上市獲得外界極大關注。截至當日收盤,該股報16.38元,漲幅2.37%,成交額1.96億元,振幅10.56%,換手率50.68%,總市值15.84億元。
而中科美菱上市僅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多個家電企業均在醞釀旗下業務的分拆上市,雖然上市路徑不同,但企業的分拆上市正在提速。
長虹系資本版圖浮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美菱自IPO申請獲受理至上市歷時111天,成為北交所設立以來最快上市的企業。
“企業上市速度與企業的質地相關,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治理相對規范。對于向新興科技領域轉型的家電企業而言,分拆上市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或將提升母公司及子公司估值。北交所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更適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分拆‘小而美’業務至北交所上市。”清暉智庫創始人、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招股書顯示,中科美菱此次上市共公開發行股票241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4.45億元,將全部用于公司主營業務相關項目。項目實施完成后,將年新增9萬臺低溫存儲設備的生產能力,新增年產液氮生物容器4000個、醫用潔凈工作臺3000臺、生物安全柜3000臺、鈑金噴涂件10萬套的生產能力。
中科美菱是深交所上市公司長虹美菱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合資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長虹美菱公告表示,本次發行后,公司仍直接持有中科美菱4590萬股股份,占中科美菱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47.45%(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后為45.74%),仍是中科美菱的控股股東。
中科美菱正式登陸北交所也標志著長虹控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增至六家。此前,長虹控股集團旗下已有四川長虹、長虹華意、長虹美菱、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五家上市公司。隨著其拋出更多分拆上市計劃,長虹系資本版圖也浮出水面。
長虹控股集團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公司針對上市、擬上市等子公司實行差異化管控,讓處在競爭行業的子公司能夠第一時間應對變化,實現發展。目前,長虹控股集團還推動了新能源、愛聯、格潤、華豐等十余家子公司實現內部的再創業,布局了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多個產業。
該人士透露:“接下來,長虹控股集團將推動及分拆出更多企業,以推動其登陸資本市場,帶動企業規模化發展,并抓住分拆上市機遇。”
“旗下多家企業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內部經營效率、進一步規范治理結構,提升其估值,不過企業需具備較強的研發和造血能力。目前看來,完成分拆上市的企業,大多為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公司,處于技術前端的研發領域。”透鏡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認為。
加速探索分拆上市路徑
今年以來,多家家電企業均在分拆上市的路上持續探索。創維集團、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等家電巨頭旗下多家子公司均一度試圖登陸創業板,但均未果。這也說明家電企業的分拆上市還有多道門檻需要跨越。但這些企業沒有放棄,仍在持續探索中。創維集團近日對外表示,創維電器后續還會推進IPO。
“家電企業探索分拆上市的路徑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的分拆上市仍在提速,這與在需求放緩背景下企業尋求規模增長和估值提升有關,也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可能性。”宋清輝認為。
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類似長虹控股集團這樣的企業,在內部孵化了較多的產業“隱形冠軍”和“骨干力量”,比如長虹華意、長虹能源以及中科美菱。“通過上市,企業集團可以加快這些產業做大規模、建立較強競爭力,也有利于人才的吸引和激勵。從這個角度來看,家電企業分拆上市有著相同之處。家電企業布局多產業、多上市公司,既是企業從家電到科技轉型升級的必然戰略,也是企業現代化治理、規范化員工激勵的重要舉措。”
況玉清則認為,目前來看,部分家電企業分拆企業的體量及規模難以達到主板要求,也較難具備科創板所要求的戰略新興產業價值。“隨著融資渠道的豐富,分拆企業未來的上市路徑會更加多元化。”
(編輯 白寶玉)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