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科創板設立之初,即確立了鮮明的板塊特色,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設立以來,科創板聚焦支持“硬科技”企業,依托制度創新,厚植創新沃土,促進產業強鏈,優化投資生態,積極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據上交所數據,截至11月9日,484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IPO募集資金超過7300億元,總市值6.26萬億元。
“科創板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推動我國產業鏈升級。一批硬科技企業通過科創板上市獲得發展,成為實體經濟細分行業的龍頭,有效帶動產業鏈補短板與產業鏈創新,其研發升級能力增強了我國實體經濟整體競爭力。”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邱亦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外,科創板企業通過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正在加速實現新興領域的科研突破,一些生物醫藥、芯片以及高端制造等相關領域的發明專利已經凸顯國際競爭力。
創新制度為“硬科技”成長賦能
立足服務“硬科技”企業的定位,科創板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創新制度,為“硬科技”成長提供肥沃土壤,支持一大批處于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加快發展。
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讓一批原本暫時無緣資本市場的“硬科技”企業能夠借助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科創板公司中包含45家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6家紅籌企業、19家第五套標準上市企業。
此外,科創板開創性地推出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大幅提升股權激勵機制的靈活性和市場化程度。截至10月底,已有261家科創板公司推出340單股權激勵計劃,約占科創板公司總數的55%,激勵對象覆蓋員工超7萬人,有效調動了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設立的初衷就是“專注打造中國硬核科技”,擁有“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助推器”的戰略定位。依托制度創新,科創板為“硬科技”企業做優做強提供助力。
推動資本良性循環
科創板對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持,不僅體現在特定類型公司、特定類型制度上,還體現在通過產業集聚推動產業強鏈,通過暢通資本循環推動形成“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市場生態。
目前,科創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細分行業集聚效應突出,產業鏈協同發展進一步推動強鏈穩鏈固鏈補鏈,加速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進程。以集成電路為例,科創板已有將近80家上市公司,占據A股集成電路企業的半壁江山,涵蓋上游芯片設計、中游晶圓代工、下游封裝測試,以及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全產業鏈。產業鏈公司上下游通過推動產品驗證、共同研發等方式加強合作。
此外,科創板推出后,有力地推動了崇尚科技的市場風尚,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日益成為市場風氣。要素資源逐步向科技創新領域集中,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據統計,近九成科創板公司上市前曾獲得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獲投約7.5億元,“硬科技”對于早期資本的吸引力大幅提升。
“通過風險投資的有效融資支持,具備成長潛力的科技創新企業更快實現企業發展與價值增值。風險資本在企業科創板上市后分享企業成長價值積累并退出,從而帶動資本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邱亦霖表示。
從行業來看,陳靂表示,科創板企業大多屬于國家戰略新興行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因此受到資金追捧,而這些企業大多也能通過高質量發展回饋資本,實現正向循環。
與此同時,科創板包容性上市制度、詢價轉讓制度等,暢通了創投機構的退出渠道,提高創投資本流動性,形成了“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共有25家科創板公司38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總成交額達201.55億元。早期投資人和長期投資者實現有序“接力”,促進社會資本與科技創新良性互動生態的形成。
“科創沃土”碩果不斷
科創板公司在資本市場助力下,持續深耕主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研發成果落地應用,“科創沃土”碩果不斷。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合計681.1億元,投入金額接近去年全年,同比增長33%,平均研發強度達16%、中位數為10%,居A股各板塊之首。
在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上,科創板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和科研進展。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公司合計新增發明專利4800余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20項;累計84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超5成公司產品或研發項目以推動進口替代為目標,為加快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撐。
西部超導開發的高強、中強損傷容限鈦合金產品成為我國多個新型航空型號項目的主干關鍵材料;中復神鷹加速布局航天航空領域,T800級碳纖維已獲中國商飛PCD預批準,預浸料應用驗證進展順利……放眼前沿科技,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進程中,航空航天、探月探火、衛星導航、量子信息、大飛機、生物醫藥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亦有科創板公司鑄造“國之重器”的刻苦鉆研、孜孜求索。
“近年來,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愈發完善,科技企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這些企業在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逐步完善了國內產業鏈空缺,進而實現了科技自立自強。”陳靂表示。
(編輯 白寶玉)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