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8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上交所獲悉,截至2021年8月31日,科創板全部331家公司通過半年度報告、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2021年半年度主要經營業績信息。總體看,科創板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呈現出較強的韌性活力,與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相比,今年上半年經營恢復穩健快速增長,實現了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大幅上升。同時,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繼續保持高位,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踐行者,初步展現了依托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整體業績保持較快增長
特殊類型企業發展良好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040.50億元、歸母凈利潤433.19億元,同比增長55.14%和105.24%。超九成公司實現營收增長,56家公司實現營收翻番,兩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超七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三成公司凈利潤增幅達到100%以上,最高達743倍。同時,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主要是受海外疫情變化、原材料價格上漲、股權激勵費用增加、研發投入加大等因素影響。
在科創板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下,先后有1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4家紅籌企業、2家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1家發行存托憑證企業成功上市。2021年上半年,這些企業整體營收增幅達到56.82%,發展勢頭良好。其中,16家未盈利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1.74億元,同比增長129.46%;歸母凈利潤-18.39億元,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減虧16.36億元。在資本助力下,未盈利企業創新成果迭出,取得喜人的成績。康希諾與軍科院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在國內獲準上市注冊,由此,公司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20.61億元、歸母凈利潤9.37億元,實現首次盈利。艾力斯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國家1類新藥伏美替尼正式獲批開始上市銷售,上半年首次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凈虧損收窄四成。
六大行業均衡發展
綠色經濟成為新發展動能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六大戰略新興行業均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生物醫藥行業持續推進創新研發,特別是新冠檢測、疫苗相關龍頭企業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借助產品銷售增長帶動業績快速提升,行業公司以整體營收90%、歸母凈利潤176%的增速位列第一。新能源行業產能快速擴張,疊加下游需求旺盛,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76%和157%。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也總體實現了較高的業績增速,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107%、53%、48%和44%。
在我國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科創板46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聚焦主業、快速發展,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引擎”,積極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其中,天合光能等9家光伏產業細分龍頭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創新增長活力不斷激發,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7%和181%;12家動力電池產業鏈公司,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上半年產能快速釋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9%和84%。此外,科創板35家集成電路公司持續深耕創新鏈、完善供應鏈,努力保持和擴大產能,在全球“缺芯”背景下對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綠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37.69億元、歸母凈利潤104.19億元,同比增長42%和179%。
龍頭公司引領增長
專精特新“小巨人”潛力可期
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81.52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歸母凈利潤195.47億元,同比增長104%。從占比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占板塊整體分別為49%和45%,彰顯了板塊“中堅”力量。
科創板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聚集地,截至目前共有95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分別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29%、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30%和注冊制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77%。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行業,其中包括納米微球材料龍頭納微科技、戶用儲能龍頭派能科技等多個細分行業“隱形冠軍”。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出高成長和重研發的顯著特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47.89億元、歸母凈利潤75.14億元,同比增長51%和38%;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到32.88億元,同比增長49%,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為14%,為加快我國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提供了有力支撐。
研發投入保持高位
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漸顯現
研發是科創企業發展的核心內驅力。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到254.03億元;剔除采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公司后,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為14%。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居前,微芯生物等26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0%。與高研發投入相匹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擁有近10萬人的科研隊伍,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平均近三成,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16家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在千人以上。高強度研發投入和高水平科研隊伍,為科創板公司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科創板作為聯結資本市場與要素市場的紐帶,持續推動形成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引導資本投入的有效循環,營造產、學、研、資共同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良好生態。在促進技術與產業雙向互通方面,科創板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不少來自知名科研機構,87家公司系科研院所或知名高校的專家創業;公司上市后持續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28家公司成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為技術研發提供應用場景和資金支持。在推動國家戰略與企業發展深耦合方面,近五成科創板公司以牽頭方、承辦人等身份參與國家重要科研專項,如西部超導先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余項,實現了先進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在引導產業資本有序流動方面,上半年,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先進產業投資基金為代表的產業資本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定增認購和詢價轉讓等渠道持有科創板個股,持股比例平均達到13.12%,資金進入和退出平穩有序。
研發成果不斷涌現
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創成色不斷增強,合計新增知識產權11571項,其中新增發明專利3217項。截至上半年末,科創板公司共有發明專利35106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06項。在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上,科創板公司守正創新,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展。
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中微公司先進制程取得突破,上半年完成3nm刻蝕機原型機設計、制造、測試及初步的工藝開發和評估;華潤微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壓功率MOSFET產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器件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物醫藥行業,澤璟制藥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多納非尼片獲批上市,是我國藥企研發上市的第一個肝癌一線治療小分子靶向創新藥物;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高端裝備行業,電氣風電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葉片S90一次性通過全尺寸靜力測試,同時成為世界最長的風電玻纖葉片;鐵建重工陸續投產了國產首臺超強脫困型TBM、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等高質量產品,為國內外重大工程源源不斷地輸送“國之重器”。
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
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半年報顯示,科創板公司機構股東數量和持股比例上升明顯,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持股基金數量達到50085只,比一季度末增長20倍。其中,近八成科創板公司的流通股東中包含基金股東,比一季度末增加2個百分點。同時,據定期報告披露顯示,基金持倉占比由一季度末的7.47%上升至11.36%。行業分布看,以集成電路、高端醫療器械為代表的硬科技公司最受基金青睞,有41家公司的基金持倉占比超過30%。其中,思瑞浦、中望軟件和南微醫學基金持倉占比位列前三,分別為70%、67%和55%。
同時,科創板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24只科創板股票進入滬股通標的、16只科創板股票分別納入富時羅素、明晟(MSCI)核心指數體系。國際投資者對科創板持倉規模持續增長,截至7月底,外資持有科創板流通市值666億元,較去年底增加115%。
業績說明會邁入常態化
逐漸成為科創板公司“標配”
業績說明會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能夠便于投資者更準確地讀懂定期報告,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前期,215家于2020年底前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全部召開了年度業績說明會,2021年新上市的22家公司也積極舉辦了業績說明會,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影響和反響。
2021年半年報披露期間,科創板公司多措并舉,持續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互動。中微公司、高測股份等陸續召開半年度業績說明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主要負責人出席,提升了公司與投資者直接互動的深度、廣度和效果;金山辦公、九號公司等通過長圖文、短視頻等形式,對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技術創新等進行多媒體解讀,增強了定期報告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后續,科創板公司業績說明會將邁入“常態化”軌道,全部科創板公司均將召開半年度業績說明會,通過網絡直播或文字互動方式,與投資者加強交流,建立良好、長效的溝通互動機制。
(編輯 孫倩)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