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以來,人類習慣于通過探索星空尋求與未知和未來對話,或許正是在無數次對星芒的凝望中,創新的力量悄然萌發并匯聚。是的,如果說有一種力量能夠破壁時空的束縛,那么答案必然是科技創新。
但同時,科技創新的騰聲飛實,同樣需要被賦能,需要外部介質的推動。從科研到投產的不確定性旅途中,金融的守望和驅動不可或缺;科技創新與資本對彼此的渴求,需要最高效的配置來達成。于是,2019年7月22日,黃浦江畔一聲開市鑼響,中國經濟的“科創時間”迎來最佳“科創實踐”——以“硬科技”作為基本屬性、以星辰作為國際表達(SSESTARMARKET)的科創板揚帆起航,開啟資本市場一場新的跨越。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這一場跨越,始于制度建設的創新與突破。科創板試驗田種下了資本市場第一顆注冊制的種子,并在三年時間里持續優化制度環境,夯實發展根基。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經過時間的發酵、市場的培育,這顆種子已枝葉茁壯,并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外溢,推動注冊制在多個板塊開出繁花。
三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更明晰的觀察科創板的科創實踐。正如《道德經》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三年為期勘驗科創板的發展印記,契合了完整、包容而又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律和哲理。
三年來,IPO發行、審核、注冊環節對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的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展示了科創板的溫度;對注冊制背景下信息披露意義的再定義,提升了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能見度”;新證券法與注冊制在科創板的第一次“擁抱”,體現了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布局的高度。
科創板的制度創新,還體現在交易制度的改革上,無論是設定價格籠子、放開新股上市首五日漲跌幅限制、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還是近期落地實施的做市商制度,都有利于二級市場更高效率、更為充分的實現價值發現。這種價值發現不是簡單的銀貨兩訖,而是促進中國的科技創新資產形成契合自身特點的估值坐標。
當然之理,必然之勢。
這一場跨越,其實是科創板精彩對接中國經濟最優生產力進程的必然,也是科創板引領中國資本市場向更成熟階段的果敢一躍。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經濟的競合在前沿科技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任何目標任務從官宣到落實,都需要在實踐中分解達成,而能夠提供資金支持、承擔合理試錯風險的資本市場,正是科技力量從產學研到生產實踐轉化的關鍵一環。這是科創板肩負的責任,也是科創板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期。
科創板開市三年來,作為科創板市場的基石的科創企業“欣然登臺”:一批極具“含科量”的企業陸續登陸科創板,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上市實現突破,科創板已經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并促進了創新資本形成,產業集聚和示范效應逐步顯現。
截至7月21日收盤,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達437家,總市值超5.5萬億元。這逾5.5萬億元總市值所折射的,是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共上市147家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97家高端裝備公司、93家生物醫藥公司、39家新材料公司、31家節能環保公司和24家新能源公司。其中,集成電路領域公司數量達61家,占A股集成電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上中下游全產業鏈覆蓋,同時兼具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制造等支撐環節。此外,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個“硬科技”領域,中芯國際、晶科能源、君實生物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者,借力資本市場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2021年,科創板公司合計新增發明專利7800余項,66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彰顯“硬科技”底色。
當然,科創板賦能科技發展也并不是單向受益,科創板乃至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受到科創企業的正向帶動,市場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投資端實實在在的增加了獲得感,從而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投融資平衡。
靜水深流,磅礴積聚。
這一場跨越,最深層次的影響在于理念的轉變。注冊制下的科創板IPO,入口端把選擇權更多地交給市場主體,強調的是發行人“講清楚”、中介機構“核清楚”、審核機構“問清楚”、投資者“想清楚”、監管機構和司法機關“查清楚”,這需要市場各方“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在出口端,融資效率提升對應的“殼資源”不再稀缺,有理由逐步對炒殼說再見,市場主體對于退市的理解和共識顯著加強,市場生態持續凈化。退市新規及時“卡位”,并對規避退市手段進行精準狙擊,應退盡退的背后,上市公司真正迎來拼業績尤其是拼主業的時代;同時,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加快了監管部門“放管服”改革,監管部門進一步摒棄行政審批思維,加強對重大問題的前瞻性研究和政策設計,讓監管更有力量、也更可預期。
逐夢而行,風雨兼程。
科創板的征途并非一路鮮花與掌聲,市場也曾困惑,注冊制改革定力如何保持?“硬科技”成色如何判斷?中介機構的責任邊界如何認定?對科創企業如何定價才能更準確……正是在或溫柔或激烈的爭論中,科創板尋求到越來越多的共識,并已經為部分時代考題找到了最優解。當然,對于仍待觀察以及今后可能更多出現的發展中的問題,需要交由資本市場、科創板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來作答,每一位市場主體都需要對此做好準備。因為,跨越不僅在于已經實現了哪些目標,也在于穩中求進、贏得未來。
三年很長,逾千個晝夜交替,近億次的秒針律動,科創板攜注冊制已經跨出了質的一步;三年很短,所有的發生都只在彈指一揮間,科創板肩負的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曾經的跨越已成為新的起點,“科創時間”呼喚更高質量的“科創實踐”。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我們有理由相信,為科技創新而生、與科技創新同行的科創板,必將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