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今年以來,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高,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王朝弟介紹,一是對實體經濟資金供給穩中有增。今年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7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2.3萬億元,同比增長8.7%。貸款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同步,既增強了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又保持了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二是信貸結構穩中有進。9月末,制造業貸款余額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大部分為中長期貸款。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8%。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5.2%。涉農貸款余額42.6萬億元,較好地支持了夏糧增產、秋收播種。同時,銀保監會堅決落實“房住不炒”政策,房地產貸款增速降至8.6%,比全部貸款增速低近3個百分點。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年底,出臺文旅業專項紓困政策。這些都為增強企業活力提供了堅強的金融支撐。
“6月份下發通知,9月份正式公布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可以說已經全面鋪開。按比例推算,這輪裝機熱的安裝規模將超過1000GW,按3.5元/瓦計算,將有逾3萬億元的市場規模。”泓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除了民用市場外,在國家“雙碳”目標下,一些高能耗企業的電費開支將會大幅增加,這類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光伏電站項目建設。
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發展形勢,遠光軟件區塊鏈應用事業部給出了一組樂觀的數據:到2035年,光伏總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0億千瓦,全年發電量為3.5萬億千瓦時,占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28%左右。
“債券市場是籌措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場所,在直接融資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0月20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形成各方歸位盡責、市場約束有效的制度環境和良好生態。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監管多措并舉,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并且通過加強“入口端”監管,防范“高杠桿”企業過度發債融資,并強化監管合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完善債券違約風險全鏈條監管和處置機制,保護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證券時報】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會議提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百天節點將至的時間窗口,業內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市場審批重啟的預期也在升溫。多方信源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重啟CCER的條件矩陣正在搭建,中國碳交易有望形成全國碳權交易市場+CCER交易市場并進的新格局。
CCER重啟預期升溫,上市公司布局明顯提速。以林業碳匯為例,布局者既包括林業、園林、紙業等產業關聯公司,也有其他產業龍頭加入陣營。不過有業內專家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從項目經濟效益角度考量,填埋氣發電資源化、林業碳匯、風電及光伏項目等存在高低之別,對不同產業公司的經營影響也不盡相同。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下,杭可科技(688006)再度加碼產能。10月21日晚間,杭可科技公告,擬以13.37億元投建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設備智能制造建設項目,以進一步提升公司業務規模及生產智能化水平。
今年上半年,杭可科技曾因寧德時代“爽約“而丟失4.8億元訂單一事受到市場關注,不過后續又順利中標比亞迪5.22億鋰電設備項目”扳回一城“。
【上海證券報】
在昨日舉行的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標準媒體交流會上,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楊富玉在介紹2021年金融標準建設有關情況時表示,金融標準化體系正向著更加結構完善、先進合理、國際兼容的方向發展。近日,一批金融標準發布,其中包含1項強制性國家標準、18項推薦性國家標準和28項金融行業標準。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現行有效金融國家標準83項、行業標準310項,公開金融團體標準88項、金融領域企業標準5500余項。“此次發布的28項金融行業標準涵蓋金融產品與服務、綠色金融、金融數據、金融安全、支付清算、金融科技和金融監管等領域,金融行業標準體系日臻完善,標準服務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初步形成。”楊富玉說。
促進氣候友好,推進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已是金融領域的重要議題。10月21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金融街論壇年會舉辦的2021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上表示,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是未來一段時期金融領域的重點工作,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可發揮巨大作用。
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強調,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研究提出碳中和目標,但應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
注冊制下IPO詢價新規實施已一月有余,創業板、科創板新股定價、詢價情況也在新規指導下發生了積極變化。上海證券報記者在梳理數據后發現,詢價新規下有效報價區間顯著拓展,多只新股定價突破“四值孰低”,IPO發行定價由此更趨市場化。
從機構報價情況來看,詢價新規落地后,買方“抱團報價”情況受到有效遏制。在規則調整前,注冊制IPO詢價入圍報價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往往會出現僅差幾分錢的情況。中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規則修訂前,科創板、創業板的有效報價區間寬度中樞分別為0.4%、0.6%。而詢價新規落地后,報價更為分散,科創板、創業板的有效報價區間寬度中樞分別拓展為20.3%、16.9%。
【中國證券報】
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王麗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北交所開市各項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推進。目前,北交所基礎制度和規則架構基本成型,投資者預開戶、技術改造測試等工作穩步推進。
她表示,在北交所設立后,希望能得到司法界的大力支持。建議明確集中管轄,將涉及北交所行使自律監管職權的訴訟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相關訴訟由指定法院集中管轄;加強司法與行政監管的溝通銜接,在必要情況下可以援引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證券監管規則作為審判依據,引入行業專家作為陪審員,由交易所和結算機構為涉及證券市場的訴訟案件損失認定提供數據支持等。
截至10月21日17時,滬深兩市共有1115家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公司數量達701家(含預增、略增、扭虧、續盈),占比62.87%。具體看,業績預增、扭虧、略增、續盈的公司數量,分別為479家、124家、89家、9家。
從行業來看,化工、有色、新能源、半導體等公司業績增速明顯。例如,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提升,鋰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業績增速明顯。其中,多氟多近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約53.07億元,同比增長85.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7.37億元,同比增長5316%。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上強調,未來將繼續堅持金融分業經營的基本格局,強化風險隔離體制機制建設,維護金融系統穩定運行。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政策框架,維護好金融穩定。
易綱表示,認定系統重要性機構并完善相關監管制度,有助于抓住重點,更好促進金融體系整體穩定。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人民銀行始終把握三方面思路:一是平穩過渡,維護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附加監管方面,既做到了與國際接軌,也充分考慮了我國金融業的實際情況。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