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截至12月22日,年內滬深交易所發行公司債3952只,發行規模3.36萬億元,發行數量同比增長11%,規模同比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一般公司債發行1399只,發行規模1.61萬億元;私募債發行2553只,發行規模1.75萬億元。
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市場基礎制度及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注冊制下,公司債發行條件優化,審核效率提升。今年5月份,滬深交易所分別就《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公司債券上市規則》等4項規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進一步提高上市掛牌效率。在穩妥處置債券市場違約風險方面,監管部門也表示,通過提升違約債券轉讓效率、優化上市公司債轉股實施渠道、完善債券違約司法救濟渠道等方式,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違約處置機制。
這一年,市場行情雖然震蕩起伏,不少基金凈值受到影響,但公募基金行業仍蓬勃發展,資產管理總規模邁上24萬億元新臺階。截至12月22日,基金平均業績顯著超過大盤指數,權益類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7.17%,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7.92%。
業界人士認為,這是公募基金行業在基礎制度建設、產品創新、投資者信任度、業績回報等多方面不斷創新求變的結果。
為搶抓歲末年初這一重要消費旺季,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復蘇,近期,各類消費券再次在多地閃亮登場。記者采訪發現,餐飲消費券似乎頗得民心。
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內,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作用直接且傳導迅速,可以說是真金白銀式的刺激。但總體來說,提振消費還需要從長效措施入手,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為主。
【證券時報】
非貨幣ETF步入萬億時代。今年非貨幣ETF迎來爆發式增長,新成立產品數量連續5年保持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37家基金公司宣布成立了272只ETF產品,創下歷史紀錄,數量是過去7年之和。在規模上,ETF市場今年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截至12月21日,ETF總規模達10229億元。
與發達市場相比,國內非貨幣ETF規模占整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和A股市場規模的比例都非常低,ETF未來仍有比較大的空間。在規模迅速增長之外,今年也是ETF市場創新之年,在業務規則和產品上迎來多個創新,如今年雙創ETF橫空出世、MSCI中國A50ETF首次發行、增強型ETF平穩落地。
新能源車的爆發拉動了金屬鋰的需求,不少中國公司紛紛著手海外買礦。12月22日晚間,華友鈷業(603799)公告稱,擬以4.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津巴布韋前景鋰礦公司100%股權。
公告顯示,前景鋰礦公司擁有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100%權益。截至今年10月,前景公司公布的Arcadia項目JORC(2012)標準資源量為7270萬噸,氧化鋰品位1.06%,五氧化二鉭品位121ppm,氧化鋰金屬量77萬噸(碳酸鋰當量190萬噸),五氧化二鉭金屬量8800噸。
隨著財政部在近日開展一系列發債工作部署,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下稱“地方債”)的相關工作安排逐漸明確。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在穩增長和財政更可持續的要求下,2022年新增地方債總體發行規模持平或略低于今年,新增一般債規模或將下降,而新增專項債規模有望持平或有所提升。從提前批額度以及下達看,明年發債節奏將整體前傾。為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明年將進一步加強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以及專項債資金使用績效管理。
同時,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仍是明年財政部門的重點工作,多位專家認為,在持續趨嚴的監管下增量隱性債務已得到控制,目前隱性債務風險的關鍵在于部分地方融資平臺的轉型困難與存量債務風險仍待解決,如何做好地方融資平臺的市場化轉型將成為關鍵。
【中國證券報】
臨近2021年末,港股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輪回購潮。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12月以來共有87家港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累計回購4.48億股。分析人士表示,歷史上港股回購激增時,恒生指數均處于底部區域,并接近向上拐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機構紛紛看多2022年港股市場。
近期,港股上市公司密集進行股票回購。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12月以來共有87家上市公司累計回購4.48億股股份,總金額達42.27億港元;11月同期參與股票回購的公司數量為53家,而去年12月同期僅為44家。
作為投資者把握結構性行情的重要工具,ETF資金動向往往領先于市場行情。近期,醫藥板塊和港股持續回調,資金抓住時機獲取便宜籌碼。數據顯示,近一個月醫藥板塊ETF資金凈流入超70億元,港股ETF更是凈流入超200億元。多數基金經理認為,港股經過大幅調整后,體現出更好的配置價值。
今年下半年以來,醫藥板塊大幅震蕩,大起大落的股價走勢反而給投資者帶來逢低布局的機會,投資者借道ETF布局醫藥板塊。近期,醫藥板塊再度出現回調,資金卻呈現出“越跌越買”的趨勢。數據顯示,11月21日至12月21日,在A股ETF中,醫藥板塊凈流入約71.77億元。其中,華寶中證醫療ETF吸金30.79億元,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吸金18.96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跨季跨節“專用工具”,14天期逆回購的現身,表明了貨幣當局穩定年末流動性的意圖。綜合考慮,12月,前有萬億級降準,后有大額財政投放,期間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起到了銜接配合的作用,可滿足金融機構對不同期限的流動性的合理需求,年底資金面應無憂。與此同時,市場上政策利率“降息”預期也在升溫。
2021年收官階段,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延續月初以來的百億級逆回購滾動操作,但一改7天期品種獨當一面的格局,新加入14天期構成雙品種組合。22日,央行繼續開展100億元7天期和1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其中14天期逆回購為連續第3日開展操作。
【上海證券報】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從各項數據來看,今年銀行“補血”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可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再融資(IPO、定增、配股、可轉債)十分活躍,已實施規模超過1400億元,為去年三倍以上,而披露預案的擬融資規模也有1300億元。
在當前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之下,銀行如此大規模融資的原因有二:一是受疫情、減費讓利等因素影響,同時又要加快資產投放,銀行通過內源性資本(利潤留存)補充能力有限;二是受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框架(中國版TLAC)影響等,部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承壓。
華友鈷業的國際化版圖進一步拓展,這次將要拿下的是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對價為4.22億美元,以當前匯率計算約合26.89億元人民幣。
12月22日晚,華友鈷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子公司華友國際礦業分別與PMPL、自然人KingstonKajese和TamariTrust及其他相關方簽署了《PMPL股份出售和購買協議》和《小股東股份出售和購買協議》,公司擬通過華友國際礦業以3.7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PMPL持有的津巴布韋前景鋰礦公司87%的股權以及《公司間貸款協議》項下的關聯債權。
多年來,同屬于長春國資系統的長春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春燃氣)和長春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天集團),圍繞著一張令人迷惑的圖紙反復“拉鋸”,由此造成了無序競爭、重復建設的亂局,也埋下了燃氣安全的重大隱患。
更應引起注意的是,長春燃氣作為上市公司,因遲遲無法解決兄弟公司的“貼身肉搏”,使得公眾投資者的利益一再受損。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