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于12月31日 截止年內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額達75億元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將于12月31日截止。近期,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持續提升,市場規模屢創新高。
全國碳市場于2021年7月16日啟動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為1.76億噸,累計成交額達75.05億元。
在《指導意見》三年過渡期中,資管行業逐步向“打破剛兌、回歸本源”轉型。投資者教育是保證資管新規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資管產品全面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會直接反映到產品的凈值走勢上,且產品的收益和虧損都要投資者自行承擔,這對習慣了“保本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需要適應。投資者的成熟度,將深遠影響資管行業的未來。
銀行理財產品是眾多投資者打理“錢袋子”的不二之選。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財市場數據分析》顯示,截至9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7.95萬億元,同比增長9.27%,凈值化比例超86%。《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1年上)》顯示,截至6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達6114.09萬人。
國家新聞出版署游戲審批結果的更新時間停留在了7月22日。截至12月30日,游戲版號審批已暫停了5個月。“公司今年內測兩次的一款游戲,依然沒有版號,具體何時能正式上線我們也不清楚。但版號‘缺貨’其實對我們影響不大,這款游戲上不了,還有其他已上線的在正常運營。真正受到影響的是中小企業。”國內某頭部游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一次對游戲版號發放按下暫停鍵還是2018年,這曾導致眾多中小游戲公司在2019年裁員甚至關停。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30萬家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下的游戲相關企業。2021年7月份至今,共有1.4萬家游戲相關公司注銷。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年,游戲公司注銷1.8萬家。
【證券時報】
2021年A股在平淡中結束了一年的交易,在這平淡之下卻創造了多項歷史紀錄。全年成交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規模創紀錄地突破25萬億元,北上資金全年凈買入首次超過4000億元……
上證指數2021年小幅上漲約4.21%,全年的振幅也只有12.06%,創歷史最低水平。深證成指的漲幅更加微小,只有約2.25%,全年勉強飄紅,雖然振幅較上證指數有所放大達21.01%,但依然是其歷史最小波動的一年。創業板指是所有重要股指中表現最好的,全年上漲12.02%,振幅達32.77%。而科創50、滬深300、上證50等指數則全線飄綠,其中上證50全年跌幅超10%。
年關將至,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12月30日,共有117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類型顯示,40家公司凈利潤預增,12家公司續盈,41家公司略增。業績預喜公司中,以預計凈利潤增幅中值統計,共有20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100%;凈利潤增幅在50%至100%之間的有15家。
具體個股看,東芯股份預計凈利潤增幅最高。公司預計全年實現凈利潤增幅中值為1090.29%;耐普礦機、怡亞通預計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幅中值分別為343.1%、329.36%,增幅位列第二、第三。
隨著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創新藥的國際化將是個必然的過程。2021年,國產創新藥出海加快,有8款創新藥的上市申請獲美國FDA受理,這些品種有望在2022年向FDA沖刺。
年底創新藥審評審批速度加快,12月24日至12月30日的新發布周期內,康希諾生物四價流腦結合疫苗獲批上市,晟斯生物的長效凝血因子、圣和藥業的三代EGFR-TKI抑制劑、我武生物的黃花蒿花粉點刺液和白樺花粉點刺液4款1類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
【上海證券報】
ST熊貓、開開實業將率先上陣,擬于2022年1月28日遞交2021年成績單,這也是農歷春節前滬市公司發布的首批年報。虎年春節后,方邦股份、蘭石重裝、晶豐明源將依次于2月17日、19日和24日發布2021年年報。其中,方邦股份將拉開科創板2021年年報披露的序幕。
2022年2月26日,滬市公司2021年年報將進入集中披露期。金博股份、柳化股份等10家公司將同時公布2021年成績單。此后,滬市公司將陸續公布2021年年報,截止日期是2022年4月30日。
作為保險監管的核心指標,保險公司履行保單責任的能力(償付能力)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生死存亡,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17年9月,原保監會發布《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正式啟動“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以來,迄今已有4年時間。經過幾番征求意見,幾番聯動定量測試,昨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下稱“規則Ⅱ”),標志著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
這項政策改革,究竟會對保險公司產生哪些影響?它的落地,又傳遞出行業哪些改革轉型方向?在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之際,中國銀保監會財會部(償付能力部)有關負責人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詳解啟動這項重大工程的初衷與影響。
2021年,新證券法效力進一步顯現,資本市場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在增強,步伐在加快。“零容忍”監管下,立體化追責機制形成并完善,市場法治化建設不斷深入。
回望這一年,多件市場高度關注的大案要案落地,包括首例特別代表人訴訟“康美案”宣判,巨額賠償到賬,對不法之徒形成強大震懾。依照新證券法的罰沒設定,監管處罰力度顯著加強,高昂的違法成本令蠢蠢欲動者不敢再輕易觸碰“紅線”。
【中國證券報】
近期新能源汽車板塊陷入震蕩調整格局。機構表示,高估值背景下的相對景氣優勢減弱,是近期板塊調整的核心原因。當前新能源車板塊調整幅度已較充分。從銷量增速、滲透率看,行業增長的長期拐點遠未到來。
新能源汽車是2021年A股市場最火的賽道之一,鋰礦、隔膜、電解液等細分領域涌現大量牛股,行業龍頭寧德時代總市值一度突破1.5萬億元。
在中國人民銀行12月30日召開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綠色金融新聞發布會上,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積極做好“加法”。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順利落地,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了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是其中的主力,因此有必要對金融機構給予更多的激勵約束。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務進行有效評價。
退市新規施行一年來,從頂層設計到微觀案例,從證券監管機構到地方政府,對“應退盡退”達成共識。這一年,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達17家,為歷年最多,占迄今為止全部退市公司數量的六成。
這一年,康得新、斯太爾因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稽查執法力度明顯增強。其中,百億造假案主角康得新強制退市靴子落地,成為資本市場暢通“出口”、掃清“害群之馬”的教科書式典型案例。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