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22年前三個交易日,已有立高食品、香飄飄、海融科技、金浦鈦業等4家上市公司披露部分產品價格調整公告。
記者注意到,在深交所互動易和上證e互動兩個平臺上,有多位投資者近期就“公司產品價格是否會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而相應調整”等話題進行了詢問。包括華帝股份、京新藥業等在內的上市公司均作出回復,表示“將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和產品結構、價格”“包括適當的提價”。
進入2022年,浙江寧波市新出臺的支持二孩、三孩家庭購房優惠政策正式實施。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北京、廣東等省,江蘇海安市、浙江寧波市等市,對二孩、三孩家庭在住房政策上給予支持。包括在公積金貸款上、公租房配租以及購房補貼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幫助。
同時,自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出臺以來,從“二胎貸”到“三胎貸”,銀行推出了各種婚育類消費貸款,還推出了特色消費信貸產品。此前,部分銀行通過制造噱頭等方式推出的特色消費信貸產品曾引發過熱議,例如“彩禮貸”“墓地貸”等。
34家險企更新互聯網保險產品信息 業界預計今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或驟降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1月1日至1月6日17時,有34家險企(壽險公司19家,產險公司15家)、74家保險中介(保險代理、保險經紀等)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更新了互聯網產品信息。按照新規,一些險企此前銷售的產品已經下架。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月1日互聯網人身險新規正式落地之后,業界預計今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將出現大幅下滑。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定價負責人、北美精算師、中國精算師張立光及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高級定價精算師、北美精算師郭東東均認為,在不考慮其他任何產品策略調整的情況下,預計新規實施將會帶來50%的保費收入的減少。互聯網健康險、意外險業務的占比會繼續提升,未來互聯網人身險產品結構將變得更為均衡。
【證券時報】
海外通脹形勢加劇,正在不斷推動著貨幣政策加速轉向。最新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顯示,不僅首次加息的時間點可能提前,更重要的是縮表也可能來得更快。海外貨幣政策加速轉向,正在攪動全球宏觀流動性出現大變局。
當地時間1月6日,美聯儲公布的去年12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考慮在更早的時間點,以更大幅度開始加息。此外,幾乎所有貨幣政策決策者都贊同,在首次加息后不久就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且縮表的速度可能會比2017年上一輪縮表時的速度更快。
走在深圳街頭,你會發現許多寫字樓外立面都掛著“全球租售”、“租賃熱線”等巨幅租售廣告。過去,深圳住宅和寫字樓市場給人的印象一邊是供不應求,一邊卻供大于求。不過,這種“反差”在2021年似乎發生了變化:住宅市場有所降溫,甲級寫字樓市場空置率在過去三年屢創新高之后出現積極變化。
羅湖筍崗,可謂深圳新興甲級寫字樓片區的縮影,經過近幾年的城市更新,筍崗片區正從過去的“倉庫區”變化為新興商務區,大量寫字樓拔地而起并投入使用,寫字樓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因頻繁漲價,輪胎行業受到市場關注。輪胎價格上漲的背后,有多因素推動,其中原材料上漲、海運價格高企以及能耗雙控等成為當前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
多位輪胎行業上游原材料廠商的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當前炭黑、鋼簾線、橡膠等產品價格處于高位,雖然該行情給輪胎上游相關行業帶來豐厚利潤,但從上下游整體來看,輪胎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放緩,相關行業壓力也逐步增加,當前整個產業鏈條開始加緊抱團取暖。
【中國證券報】
對于“雪球”信托產品不允許對C端投資者募集,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是為了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防范金融風險。
所謂“雪球”信托產品,一般由券商、信托或財富管理機構發行,底層資產是券商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非保本收益憑證”,由券商支付浮動收益,浮動收益則取決于掛鉤標的的資產價格,具有高票息但非保本的特點。
多位銀行業人士1月6日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銀行業持續加大對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同時,各金融機構加大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布局,并取得良好成效。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張忠寧表示,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鞏固。
張忠寧介紹,2021年前11個月,新增貸款19.2萬億元,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
2022年A股開局有點出乎意料,股指連續回落,新能源、半導體等高景氣賽道顯著調整,經歷了2021年深度下跌的一些白馬股卻逆市走強。部分投資者對A股短期的趨勢、風格、配置等問題產生疑惑。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六大券商的觀點,他們普遍表示短期A股已經接近調整底部,春季行情的驅動邏輯仍在;配置上可關注“機構無人區”,享受機構持倉再平衡帶來的結構性行情。
在2022年A股開年三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8%,深證成指下跌2.88%,創業板指下跌5.87%,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高景氣賽道大幅調整。
【上海證券報】
2021年12月15日,OPPO發布首款折疊屏手機;2021年12月23日,華為發布首款豎向內折的折疊屏手機;2022年1月10日,榮耀首款折疊屏手機將正式發布……近期,主流手機廠商攜新產品相繼登場,折疊屏產業儼然到了爆發前夜。
與此同時,產業鏈也一派繁忙,有關核心配件產線擴建及投產的消息不斷傳來。上海證券報記者在調研時發現,伴隨著折疊屏手機在硬件供應、創新交互、應用生態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市場各方對折疊屏手機在2022年放量表示樂觀。中信證券預計,折疊屏手機出貨量5年內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90%,到2025年有望超6500萬臺。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路上,股權激勵已成為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1月6日,上海榮正投資咨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榮正咨詢”)發布《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激勵實踐統計與分析報告》,用大數據描繪出一幅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生動圖像。
《報告》顯示,2021年,A股808家上市公司共計公告826個股權激勵計劃,較2020年度的452例增長82.74%。其中,第一期激勵計劃436個,較2020年度的242例增長80.17%,占比為52.78%(2020年度占比為46.46%);多期激勵計劃390個,較2020年度的210例增長85.71%。
知情人士透露,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對于暫仍內設部門開展理財業務的銀行應當嚴控現有理財產品規模,穩妥有序壓降,避免加大未來整改的壓力。
2021年是資管新規三年過渡期收尾之年,絕大多數銀行已完成整改。據記者了解,去年夏天,也有媒體報道,部分地方省市也有類似要求——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再新增理財業務,即存量規模鎖定,逐步消化。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