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回購,已經成為當前A股市場上的一個熱詞,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資金來源也引發投資者關注。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除了常見的以自有資金回購外,重出江湖的“發債式”回購以及異軍突起的超募資金回購,都為上市公司回購資金格局增添了新意。
事實上,證券監管部門對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資金來源并沒有過多約束。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要求,上市公司用于回購的資金來源必須合法合規。滬深交易所則在合法合規基礎上對資金來源進行細化,列出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其他合法資金等情形,這無疑有利于回購資金來源多元化。
作為海外長線資金的代表,QFII的持倉情況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隨著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陸續披露,QFII的最新動向逐漸浮出水面。
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4月7日,在已披露2021年年報的公司中,有230家被QFII持有,其中120家為新進,46家被增持。從行業分布來看,電子、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和醫藥生物等行業更受QFII青睞。從市值來看,QFII新進增持的個股大多為中小盤股票。
4月7日,特斯拉美國官網顯示,將部分Model3車型價格至少上調1000美元。其中,Model3長續航版上調1500美元至5.599萬美元;高性能版上調1000美元至6.299萬美元。而就在3月份,特斯拉剛剛對美國及中國市場進行多次調價。尤其是在3月10日到3月17日,短短8天時間里3次上調中國市場產品價格,漲價幅度為1.506萬元至3萬元。特斯拉方面表示,未來是否繼續漲價尚不可知。
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特斯拉漲價并不是孤立事件,實際上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在漲價,直接原因還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包括鋰、鎳、鈷等金屬和化工材料等,加上疫情原因導致物流運輸成本上升,以及國際局勢導致供應鏈預期不穩,形成了多次漲價。”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4月7日,已披露年報公司中,QFII共持有230股,以期末股價統計,合計持股市值643億元。電子行業持股市值最高,合計持股市值103.34億元。醫藥生物、計算機、非銀金融和化工四個行業持股市值均超過50億元,分別為94.64億元、73.88億元、60.41億元和54.2億元。
從單只個股持倉看,有16股期末持倉市值超過10億元。生益科技、廣聯達是兩只持倉超50億元個股,中國太保、順豐控股持倉超過30億元。不過,上述超10億元持倉個股中,生益科技、順豐控股去年第四季度QFII減持股份均超過1000萬股,分別為3127萬股和2387萬股。
去年四季度,以證金、匯金為主力的國家隊(包含證金、匯金、證金資管、證金定制基金與外匯局旗下投資平臺)進行了小幅調倉。
截至4月7日收盤,在已披露的上市公司2021年報中,國家隊共現身36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榜單。其中,新進珠江啤酒一家公司,增持7家公司,減持了295家公司,其他公司持股數量保持不變。
鋰鹽價格維持高位,江特電機(002176)加速擴產步伐。4月7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擬耗資20億元,與全資子公司江西江特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江西宜豐投建年產300萬噸鋰礦采選及年產2萬噸鋰鹽項目。與此同時,江特礦業與宜豐縣政府簽訂投資項目合同書,為項目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作為“鋰都”宜春的本土企業,江特電機鋰資源優渥,擁有鋰瓷石礦2處采礦權和5處探礦權,合計持有或控制的鋰礦資源量1億噸以上,均分布在宜春宜安縣。為擴大資源優勢,公司著力推進“探轉采”工作,正在實施的“茜坑探轉采”已完成儲量備案,正在國家自然資源部審批中,而本次投建的鋰礦采選及鋰鹽項目便是對前述項目的承接和配套。
【上海證券報】
4月7日晚間,又有20余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縱觀其中業績預增幅度較大的公司可見,新能源、煤炭化工的景氣度很高。
海上風電龍頭公司明陽智能7日晚預告,2022年一季度預計實現凈利潤13億元至15.5億元,同比增長408.02%至505.72%;扣非凈利潤為12.9億元至15.4億元,同比增長440.93%至545.76%。記者注意到,2020年明陽智能全年的業績也才13.74億元。
一個季度抵得上此前半年利潤!磷化工行業高景氣讓相關公司迎來“開門紅”。日前,隨著磷化工相關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亮眼的成績單讓市場為之一振。不僅如此,隨著新能源電池產業的爆火,手握磷礦資源的磷化工巨頭開始大手筆進軍新能源產業鏈,“左磷右鋰”的潮流似乎不可阻擋。
4月6日晚間,云天化發布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預計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16.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85.18%。據此前披露,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36.42億元,同比增長1238.77%。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云天化就賺到了相當于去年半年的利潤。
國家外匯管理局4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80億美元,較2月末下降258億美元,降幅為0.8%。
“2022年3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回升,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多位專家分析認為,當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之所以小幅回落,是因為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匯率折算與資產價格變化引發估值變化。
【中國證券報】
外資巨頭旗下公募近半管理費收入給了渠道 尾隨傭金比例居行業首位
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內地首家外資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2021年向渠道支付的尾傭比例達48.46%,在行業中名列第一。公告顯示,貝萊德基金2021年管理費收入為3124.69萬元,其中近一半支付給了代銷機構,金額達1514.07萬元。
“一般而言,銷售渠道越強,尾傭給的比例也就越高。一些不好賣、利潤薄的產品在銷售渠道面前沒有議價能力,尾傭比例也會較高。”一位渠道人士告訴記者。
隨著2021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險資持倉情況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7日,共有102家保險機構及其產品出現在已披露2021年年報的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
多位險資人士對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透露,現在是配置股票資產的好時機。具體配置方面,建議均衡配置,關注穩增長與技術革新兩條主線。
68只存在清盤風險 ETF成中小基金公司“棄子”? 機構另辟蹊徑
2021年,ETF迎來爆發潮。數據顯示,當年共有256只股票型ETF發行,比2012-2019年的發行總數還要多。不少基金公司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比拼中。
以北京某中小基金公司為例,公司曾把發展ETF當作戰略任務,并在2021年邁出第一步,成立了第一只行業主題ETF.同時,未入場的基金公司也躍躍欲試,考慮通過ETF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
不過,這一路徑并不好走。李明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ETF已經準備清盤,確實不好做。與其他公司比,并沒有競爭力,也找不到增長點。”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