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4月11日晚間,證監會、國資委和全國工商聯等三部門聯合發布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的12條舉措,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接受采訪的外資機構表示,政策支持提振了市場信心,疊加后續政策方向的進一步清晰和支持措施落實落地,看好中國股市的中長期表現,中長期仍看好人民幣資產。
4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以下簡稱科創生物指數)發布的相關安排,5月9日將正式發布。經流動性篩選后,科創生物指數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其他生物業等領域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前5大權重股分別為君實生物、東方生物、康希諾、美迪西和海爾生物,合計權重為33%。
目前已有90家生物醫藥相關產業的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兼具科技及消費屬性、具有一定“護城河”的行業,生物醫藥已具備明顯的配置價值,目前正是借此完善科創板指數體系的有利時機。此外,隨著科創板建設穩步推進、證券數量不斷擴充,投資者多樣化觀測及投資需求明顯上升,豐富科創板指數體系是順應市場呼聲的必要之舉。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的良好發展勢頭在3月份受阻。4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國內3月份及一季度的相關汽車數據。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汽車產銷數據分別為224.1萬輛和223.4萬輛,同比下滑9.1%和11.7%。
針對3月份整體產銷數據的下滑,中汽協方面認為,主要受疫情影響,汽車制造商的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部分車企甚至不得已減產、停產;而在產品消費上,疫情影響消費者購車能力和信心,消費動能明顯不足。展望全年形勢,受宏觀經濟影響,汽車行業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
【證券時報】
近日,中信證券發布了一篇題為《貴州茅臺:逆境求變,順境不惰》的研報,該報告將茅臺評級為買入,給予目標價2246元。而去年2月,中信證券還在《貴州茅臺:三萬億從頭越,長坡厚雪春風來》的報告中給予茅臺目標價3000元。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中信證券已將茅臺的目標價從3000元調整到了不足2300元。
回顧去年發布的研報,中信證券明顯被“打臉”。之所以將茅臺的目標價定為3000元,中信證券彼時稱,看好該公司市值站上3萬億元后,長期仍有廣闊空間。也正是基于持續看好公司的基本面,以及高確定性下的估值提升空間,因此中信證券上調茅臺的1年目標價至3000元。
4月12日晚間,恒瑞醫藥(600276)發布公告稱,副總經理鄒建軍因個人原因辭職,其負責的相關工作已進行交接。恒瑞醫藥同時宣布,任命張曉靜為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任命王泉人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值得關注的是,王泉人是恒瑞醫藥目前最年輕的高管。
張曉靜2019年加入恒瑞醫藥任子公司副總經理,分管臨床研發腫瘤醫學部,負責腫瘤創新藥的臨床開發及未上市新藥研究等事務。
4月12日,瑞德智能、海創藥業和唯捷創芯3只新股上市,出現開盤集體破發現象,截至收盤,唯捷創芯和海創藥業均較發行價大幅下跌。其中,發行價66.6元的唯捷創芯,更是刷新今年以來新股破發的最大跌幅,達到36.04%,投資者中一簽虧損萬余元,有“中簽如中刀”的投資痛感。
與此同時,新股還在源源不斷地“上新”,投資者在4月12日可申購中國海油、清研環境、中一科技等6只新股。但是,有一家券商在開盤前給投資者提出申購建議:6只新股中的4只可棄購。棄購的理由包括:發行價太高、超募、市盈率太高等。這引發了行業的關注。
【中國證券報】
近日,曾因重倉茅臺而受到關注的金匯榮盛,又買入了鋰礦巨頭贛鋒鋰業。這家“低調”的百億私募,很少出現在上市公司流通股東名單中,但兩次“出手”均為大手筆。不過,由于贛鋒鋰業持續回調,該產品或浮虧近2億元。
2021年下半年,贛鋒鋰業持續調整,股價從最高點224.4元/股一度跌至130元/股。金匯榮盛在四季度新進成為贛鋒鋰業第八大流通股東。數據顯示,金匯榮盛融誠興盛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共持有715.44萬股贛鋒鋰業,占總流通股本的比例為0.62%。按2021年末股價計算,僅金匯榮盛單只基金持有贛鋒鋰業的市值就已超10億元,這一數額在一眾“多金”的百億私募中也很顯眼。
4月12日,華夏基金發布華夏中國交建REIT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公告。公告顯示,該基金公眾發售部分的配售比例僅為0.84%,打破此前中航首鋼生物質REIT1.76%的公眾配售比例紀錄,同時成為唯一配售比例不足1%的公募基金。
華夏中國交建REIT通過戰略配售、網下發售、公眾發售三種方式發行,在比例配售前,合計吸金超1500億元。不僅公眾認購份額“一票難求”,戰略配售以及網下發售部分同樣“僧多粥少”。
財政部多位相關部門負責人4月12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在去年12月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3月30日財政部又向各地下達了2022年剩余的新增專項債券限額。2022年專項債在繼續用于九大領域的基礎上,從三方面合理擴大了使用范圍。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上海證券報】
證監會、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日前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即“支持上市公司發展12條”,以下簡稱“12條”)明確,完善有利于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鼓勵和支持社保、養老金、信托、保險和理財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長線資金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近期政策頻頻引導長期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有助于推動市場穩健運行。從政策、基本面、估值等多個維度考慮,當前增配優質權益資產已成為主流機構共識。
就鼓勵機構投資者長線投資的政策,中歐基金多資產策略組負責人黃華認為,無論是對資本市場還是資產管理行業來說,這都是好消息。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鼓勵長期資金入市有利于提高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功能,減少短期各類噪音對市場擾動。同時,長期資金作為市場的壓艙石有助于控制市場波動,幫助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今年以來,由于疫情、通脹等不確定因素擾動,市場持續調整,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品凈值回撤幅度較大。在此背景下,近期多家百億級私募正在與托管機構協商,調降部分產品的預警線與止損線。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場12197只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整體虧損了12.71%。與此同時,有業績記錄的98家百億級私募一季度整體虧損為9.11%,僅8家百億級私募實現正收益。4月以來,創業板指數跌超5%,上證指數跌超1%,股票多頭私募產品凈值壓力進一步增加。
526億元回購 民企成絕對主力!這三個行業“大手筆回購”頻現
4月11日,證監會、國資委、全國工商聯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12條務實舉措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通知提出,鼓勵大股東、董監高長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本公司股票出現大幅下跌時積極通過增持股票的方式穩定股價。
上證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同比、環比均大幅增加;地產、家電、傳媒等行業公司回購增幅較大;發布回購計劃的公司中,民營上市公司占比約為80%。
16:59 | 江城基金“十億百企創投計劃”發布... |
16:24 | 鼎際得舉辦POE產品發布會 剖析項目... |
16:07 | 上交所召開商業航天產業座談會 支... |
16:06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嘉... |
14:49 | 均普智能2024年扭虧為盈 在手訂單... |
14:48 | 金田股份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