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5月2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企業申請首發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公司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定向增發是助力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式。同花順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截至5月22日,A股共有45家上市公司發布非公開發行股份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超700億元。其中,15家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均超10億元,中國電建、東方航空擬募集資金金額居首,均為150億元。
近日,險企批量更正或更新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22日,已有16家險企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更新或更正了償付能力報告。同時,在償二代二期工程新規則下,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有6家公司申請償二代二期工程過渡期政策。
業內人士表示,償二代二期工程下,險企對資本的需求更強,一方面,預計外源性資本補充規模將處于高位,另一方面,險企必須加強內生性資本補充,保證償付能力充足。
道指創近百年來最長連跌紀錄 專家預計美股震蕩調整態勢還將延續
近期的美股可以用“跌跌不休”來形容:道瓊斯指數周線八連陰,創1923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上周(5月16日至5月20日,下同)下跌2.9%;納斯達克指數周線七連陰,上周下跌3.82%;標普500指數同樣七連陰,上周下跌3.0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原因主要在于美聯儲緊縮預期和美國通脹上行,同時,美國經濟下行甚至進入衰退期的風險在加劇,導致投資者情緒較為悲觀。
【證券時報】
2021年以來,伴隨鋰電擴產潮來臨,行業用人需求呈井噴式增長,一場人才招引的“暗戰”正在業內悄然上演。
大量釋放的招聘需求像鯰魚般攪動整個行業,用工成本水漲船高,而經驗豐富的高端人才卻可遇而不可求,造就了短期的結構性緊缺。與此同時,鋰電行業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讓員工直呼“內卷”嚴重,人員留存率與行業吸引力面臨嚴峻拷問。擴招大潮下,企業如何提升招引能力,同時消弭人力增長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將人才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成為必修課。
盡管地方引導基金與股權機構的匹配存在不少問題,但王廷富依然認為,對地方政府而言,通過引導基金,將資金交給專業投資來投資當地企業,要比政府直接補貼企業好得多。
經過十余年快速發展,政府引導基金現已進入增量放緩、存量待優化的階段,也對其精細化運營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順應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和方向,才有望提升財政資金利用率,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邊是此起彼伏發起成立的百億級政府引導基金,一邊是募資難愈演愈烈的股權投資機構,雙方看似一拍即合,現實卻是“引不來機構,募不到資金”。
作為有限合伙人(LP)市場上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引導基金青睞有影響力的股權投資機構,但開出的條件卻對知名股權投資機構缺乏吸引力;遭遇募資難的中小股權投資機構期望拿到政府引導基金的資金,但又為完不成返投指標發愁。
【上海證券報】
“由符合條件的銷售人員,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消費者”,這是正在推進的保險行業銷售改革的核心要義。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為了推進這項改革,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研究形成了《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目前正在業內征求意見。
有多大能力,授多少權。《規劃》以建設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為抓手,通過“高能力多授權、低能力少授權”的方式,實現銷售人員能力資質與產品復雜程度相匹配,從源頭上解決保險產品銷售適當性難題。
5月1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交易規則》及三項配套指引正式實施,配套交易系統同步上線,深交所全面實現債券交易規則及系統的“股債分離”,深市債市發展邁入新階段。
過去一周,在證監會的統籌指導下,深交所會同中國結算及市場各方通力協作,嚴格落實系統上線特別保障各項安排,平穩順利完成新舊系統切換,實現各項債券交易結算正常有序開展。
5月18日,廣電運通子公司中科江南正式在創業板上市,廣州國資系統完成首例“A拆A”;5月15日,海康威視子公司螢石網絡尋求科創板上市,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已回復;5月10日,中國長城子公司長城信息尋求創業板上市,已發出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從打“頭陣”分拆上市至今,國企分拆勢頭不減、捷報頻傳,陣容日漸壯大。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家國企披露分拆事項及最新進展,部分擬分拆的子公司已處于“注冊生效”“提交注冊”“已問詢”等狀態。若將時間推至2020年,A股國企分拆大軍則近40家(剔除分拆至港交所或境外,及已終止),且已有9家順利交卷。
【中國證券報】
應對非常之難,當行科學之策、非常之舉。證監會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23項政策舉措,支持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促進實體經濟恢復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23項舉措靶向施策,可謂助企紓困的“及時雨”,既體現了很強的科學性和精準度,又展現出復雜形勢下的政策彈性和監管溫度。在前期出臺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礎上,此次“23條”的推出進一步釋放了資本市場助企紓困的強烈信號,此類政策繼續發力可期。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8個,總投資5333億元。基建投資扛起穩增長大旗。業內人士指出,后續穩增長力度將持續加碼,新的促進基建投資政策和融資工具有望推出,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將逐步回升。
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抓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被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從先行指標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4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8.0%,有利于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5月22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交所獲悉,該所即日起在上證e互動平臺開設投票欄目,試點推出上市公司股東大會預投票服務,旨在進一步提升中小投資者的參與度以及股東大會投票的透明度與真實性。
業內人士認為,此服務有利于中小股東投票機制更好發揮作用,提升中小股東意愿表達的便捷性和投票體驗感。上交所透露,后續將進一步拓寬投票渠道,提供更多的預投票服務渠道。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