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加大新基建投資和新興產業投資已成為穩經濟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地都在布置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從出臺的穩經濟措施來看,多地提出了布局新基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當前要發揮擴大有效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無論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還是加大產業投資,確保投資有效而不形成浪費,就需要著力投向具有發展前景和增長后勁的新型基礎設施或新興產業領域。從而為后續發展增加新動力,并在優化供給結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強鏈補鏈的需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近日,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以及宏觀政策持續加碼,外資對A股預期逐漸改善。Wind資訊數據顯示,5月份北向資金凈買入A股168.67億元。今年前5個月,除3月份外,另外4個月北向資金均為凈流入。進入6月份后,北向資金更是持續凈流入。截至6月2日,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已凈流入32.69億元。
接受記者采訪的外資機構表示,基于五大原因看好中國股市中長期走勢,分別是疫情逐步好轉、A股當前估值較低、國內出臺宏觀舉措、人民幣匯率企穩、供應鏈擾動緩解等。板塊方面,外資普遍看好基建和消費。
今年電影端午檔不溫不火。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6月5日18時40分,端午檔總票房(含服務費)達1.72億元,總出票492.5萬張,場次106.25萬。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6月4日全國影業影院總數已經達9648家,營業率為79.7%。
業內普遍認為,本輪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隨著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線下影院復蘇,將促使擠壓的內容回歸,帶動電影行業全面恢復信心。
【證券時報】
5月,A股市場一舉扭轉此前連續2個月的下跌行情,沉寂已久的科創板迎來反彈,擺脫低迷態勢,板塊內個股持續走高。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以A股市場主要指數看,科創50指數上周漲幅達到8.67%,大幅超越創業板指、深證成指、上證指數的漲幅。
5月以來,科創50指數累計上漲14.01%,依然是A股市場表現最優異的主要指數,同期創業板指漲6%,上證指數漲幅不到5%。
在基金銷售市場上,公募基金從誕生起就從未擺脫過對代銷渠道的依賴,先是銀行、券商,再是以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獨立銷售機構。代銷渠道以申購費和尾隨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不僅侵蝕著基金公司的經營利潤,也加劇了行業贖舊買新、頻繁申贖。
因此,發展直銷渠道、直接服務客戶、培養私域流量,成為公募基金不斷探索的方向,甚至被視為公募基金從資產管理向財富管理延伸的重要抓手。
端午小長假期間,剛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上海,線下消費強勢回補。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多個購物中心發現,除影院、健身房等密閉活動場所尚未營業外,其余業態幾乎都已恢復營業,客流量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下消費超預期恢復,這是過去兩個月被壓抑消費需求的釋放,可以說是消費的短期回補,未來應考慮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持續推動消費復蘇。
【上海證券報】
今年4月以來,債市資產欠配再度出現,票息類資產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收益率和利差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一級認購倍數頻創新高,市場發行利率持續下行,二級市場信用利差不斷壓縮。
目前,信用債利差已經壓縮到近乎極致的位置。隨著6月債券供給的恢復,復工復產帶來的經濟數據環比改善,多位業內人士預計這輪資產欠配或迎來緩解,債券收益率也會企穩。
在政策層面,從中央到地方、從產業到金融,均對房企進行了幫扶與呵護;在銷售層面,市場在疫情平穩后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復蘇跡象。在這兩者的加持下,國資直接入股民營房企,示范效應不言而喻。國資入場不僅帶來資金,更帶來銷售渠道、項目資源與融資增信。在樓市政策“暖風勁拂”的加持下,上市民營房企,正迎來一道更為明亮的紓困曙光。
在經營遭遇困難的房企頻頻向地方國企尋求項目乃至股權合作后,近期已逐步有“修成正果”的案例:前有華南城引入深圳國資為大股東,后有建業地產迎轉折時刻——河南國資出手接盤近三成股權,并認購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
在近期新能源等行業引領的反彈中,次新基金成功打響了“翻身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立且收益為正的偏股型、普通股票型次新基金,成立以來平均最大回撤超過3%,如今不僅收復了失地,還有6只產品凈值漲逾10%。部分績優次新基金經理表示,前期壓制市場的因素有望繼續得到改善,后市預期比較樂觀,未來或重點布局成長賽道。
今年4月底前,A股市場經歷了反復震蕩的過程,次新基金受此影響,表現不佳。Wind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權益類次新基金(僅統計今年以來成立的偏股型、普通股票型基金)凈值的平均跌幅接近5%,34只產品的凈值更跌逾10%(不同份額合并計算)。
【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六個方面33項措施擲地有聲。隨著中央和各地穩經濟“組合拳”的不斷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效果如何?本報今起推出“傾聽政策落地聲音”系列報道,直擊一攬子政策措施如何暢通實體經濟血脈,讓市場主體早受益、真解渴,看消費“加速度”,重燃“煙火氣”。
端午節前后,云南、北京、福建等多地出臺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各地因地制宜,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打出穩經濟政策組合拳。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隨著疫情緩解,以及一系列疏通物流、保障供應鏈的政策措施落地,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汽車、金屬制品業、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改善更為明顯。下半年我國經濟有望明顯反彈。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流動性關鍵仍取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如何協同。孫彬彬稱,后續要維持財政收支平衡,進一步補充財政資金是大概率事件,發行特別國債存在較大可能性。在人民銀行幾近完成上繳結存利潤的情況下,后續財政政策加碼或對資金面造成一定影響。不過,在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繼續協調聯動,總體資金面會保持穩定。
展望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日表示,人民銀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保持流動性總量的合理充裕。提早完成上繳結存利潤。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