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央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業界預計下半年結構性政策工具將重點發力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行長易綱線上出席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易綱在發言中表示,中國通脹較低,預期保持穩定,受疫情和外部沖擊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央行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二季度以來,國內在此前逆周期、跨周期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增量助企紓困、促內需穩增長政策,6月份金融數據顯示,國內貨幣保持平穩增長,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明顯回暖,信貸結構優化,反映政策效果在顯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國內在落實好此前出臺政策基礎上,還需適度加大宏觀政策支持力度,預計穩健貨幣政策保持略偏松格局。
近日,瑞爾集團有限公司公告稱,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上海瑞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無錫通善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無錫善行天下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無錫市通善口腔醫院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協議。據此,上海瑞彬有條件同意收購無錫通善51%的股權。由此看,頭部民營口腔機構擴張步伐加速。
事實上,醫療投資界素有“金眼銀牙”的說法,2021年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450億元,口腔醫療賽道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但某醫療投資機構投資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80%的民營連鎖口腔機構都處于虧損狀態,且上市公司數量較少。
2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蓄力布局A股 年內調研1507家次同比暴增28倍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17日,2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調研A股上市公司的頻次高達1507家次,較去年同期的52家次同比暴增28倍。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盡管年內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但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偏保守,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二是銀行本身屬于風險厭惡性的金融業態,“低配”權益類資產。長遠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也不會過高比例配置權益類資產。
【證券時報】
隨著科創板開市三周年臨近,首批25家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發前股份即將迎來解禁,不過,已有9家公司明確表達“惜售”之意。
7月15日晚間,9家公司齊發公告,這些公司股東明確表達了當前持有的信心。其中,4家公司控股股東自愿不解禁并延長鎖定期6個月;1家公司共同控股股東中最大股東自愿不解禁并延長鎖定期12個月;3家公司控股股東、1家公司第三大股東承諾在股份解禁后6個月內不減持股份。
科創板開板三年來,一批“硬科技”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加速成長。日前,與科創板開板同年上市的久日新材(688199)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
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久日新材確立了以“光固化產業為核心、半導體產業為重點”的發展方向,在持續夯實光引發劑行業龍頭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向光固化產業鏈下游及電子化學材料等領域拓展。隨著募投項目的穩步推進,久日新材的產業布局日益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保險業從高增長邁向高質量的發展新階段,連續五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
十年間,保險行業廣泛深入到社會經濟生活各領域。截至2021年底,大病保險制度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近1.5億人,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達4.7萬億元……
【上海證券報】
9家首批科創板公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大股東明確表達“惜售”之意,延長鎖定期和承諾不減持的股份對應市值達到808億元,占7月22日當天首批25家公司理論解禁市值超四成,以實際行動錨定公司長期價值。
隨著科創板開市三周年臨近,首批上市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發前股份將迎來解禁。7月15日晚間,首批公司齊發公告,9家公司股東明確表達了當前持有的信心。
一面是歐美市場衰退預期不斷強化,另一面是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受到抑制,A股于近期呈現出較高的波動率。上周,A股日均成交額回落至1萬億元左右,北向資金也轉為周度凈流出220億元。成長風格表現相對抗跌,受金融股拖累的滬深300和上證50指數跌幅較深。
展望后市,多數機構認為,下半年A股市場恐難再現單邊行情,震蕩格局下的結構性行情或是常態。業績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資金偏好的重要參考。
在對待部分熱門個股的態度上,機構分歧正在進一步加大。有的基金經理選擇漲停板上掃貨,有人則借高熱度悄悄撤退。與此同時,近期成立的次新基金則整體展現出“觀望”的態度,部分次新基金成立1個多月以來,基金凈值幾無變化。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經過此輪反彈,當前市場分歧較為明顯,短期資金博弈趨頻或將加大市場波動,后續行業配置或會更加均衡。
4月底以來,市場開啟了一輪強勢的反彈行情,新能源板塊更成為反彈的急先鋒。近日,市場再次陷入震蕩調整,尤其在部分熱門股上,機構的分歧正越來越明顯。
【中國證券報】
資料顯示,iDPBG事業群是富士康旗下負責蘋果iPhone組裝的業務部門。7月16日晚間,富士康iDPBG事業群稱,招工高峰期提前到來,目前是全年招工獎勵最高階段,鄭州廠區招工獎金最高為每人1萬元。其中,介紹人獎金為每人500元。求職者獎金有所不同,制造部門關鍵崗位獎金為每人9000元至9500元。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深圳招聘中介人士處獲悉,為滿足iPhone14系列產品的組裝工作需求,富士康iDPBG事業群深圳廠區已開始招工。目前,富士康iDPBG事業群深圳廠區招工推薦獎金為每人5280元,其中推薦人可領1200元,被推薦人可領4080元。
隨著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當前我國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多位業內人士日前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中期宏觀峰會上表示,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彰顯出我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后續仍需鞏固好經濟發展基礎,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季度我國經濟的超預期表現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2464億元,同比增長0.4%。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626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等多位專家表示,從二季度數據看,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非常好。
基金二季報披露拉開序幕,已披露二季報的權益基金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在新興市場整體遭遇資金外流的背景下,外資6月凈流入A股,且多家機構表示將繼續增持……種種跡象顯示,多路增量資金正積極布局A股市場,同時IPO常態化發行料保持平穩節奏,A股市場投融資將保持動態平衡。
機構普遍對下半年A股市場資金面持樂觀態度,多路資金具備增持潛力,且A股市場機構化趨勢加強,將有力支撐市場資金面合理充裕。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