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多家A股公司推進赴瑞士GDR上市 2家已獲瑞交所監管局附條件批準
自今年7月底首批中國企業GDR亮相瑞交所后,國內公司境外上市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加快推進赴瑞交所上市。
8月18日晚間,健康元發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獲瑞交所監管局附條件批準。今日,東鵬飲料也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GDR發行上市相關議案。目前,已有樂普醫療、健康元、欣旺達等9家上市公司推進GDR在瑞交所上市。
8月18日,曲江文旅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9億元,同比下降28.87%;凈虧8513.59萬元。
“從目前已披露的旅游類上市公司的半年報與業績預告看,上半年旅游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幾乎全部虧損。”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和旅游相關的酒店餐飲類企業也面臨較大的業績壓力。
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今日召開 兩位院士攜多位大咖熱議數字轉型與變革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也是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新的起點上,上市公司正面臨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數字化變革,8月19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政府協辦,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的第二屆“2022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峰會主題為“數字轉型迭代動態定義未來”。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所長何寶宏、用友集團副總裁郭金銅等嘉賓將參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證券時報】
賦能科技創新,資本市場大有可為。創業板作為創新企業聚集地,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比近9成,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占比超6成、市值占比超7成,呈現“優創新、高成長”特點。在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迎來兩周年之際,證券時報開設《創新“深”態》專欄,以相關產業及上市公司為觀察截面,聚焦深市創新生態的培育特色,剖析科技創新全鏈條,記錄深交所打造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的探索發展路徑。
城市馬路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公園里,騎著共享單車的市民三五成群;超市內,消費者的環保購物袋裝著精心挑選的綠色“有機”食品……如今,低碳正在走進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資本市場,低碳可持續也逐漸成為主流。
在原定6月份舉行的拍賣被臨時撤回后,8月18日晚,兆新股份(002256)公告,公司收到深圳中級人民法院通知,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陳永弟持有的公司4.86億股將于9月21日在京東司法拍賣平臺被拍賣。
公告顯示,陳永弟持有兆新股份共4.8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84%;其中被質押股數占99.92%,被司法凍結股數占100%。此次拍賣的股份來源于陳永弟通過認購兆新股份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取得。
8月18日,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發布《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力爭到203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大幅下降。
《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進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和綜合示范工程,有力支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大幅下降。
【上海證券報】
穩信貸、防風險是商業銀行今年的一大工作重心。從7月社會融資相關數據看,銀行貸款核銷增幅明顯,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加大了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當月貸款核銷增加1005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736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13.3%,較去年同期高10.8個百分點。
周四,A股主要指數震蕩調整,成長風格引領創業板指表現相對強勢,科創50指數更是大漲1.26%。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277.54點,下跌0.46%;深證成指報12517.32點,下跌0.62%;創業板指報2775.82點,下跌0.08%。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達1.05萬億元,已是連續3個交易日超萬億元。北向資金則結束連續5個交易日凈買入趨勢,單日凈流出46.13億元。
盤面上,雖然指數震蕩下行,但賽道股各個細分領域昨日延續本周以來強勢,包括芯片概念中的第三代半導體、汽車產業鏈中的一體化壓鑄、儲能中的光熱發電、光伏板塊中的TOPCon電池等,多只個股股價盤中創下歷史新高。
在市場熱烈討論美國通脹是否見頂、美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之際,當地時間8月17日,美聯儲7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出爐。
在這份紀要中,市場同時捕捉到了“鴿派”和“鷹派”信號。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首次承認有“過度加息”的風險,表示未來將“放權”給經濟數據,以判斷在某個時候放緩加息的可能性。但高企的通脹仍然令人不安,美聯儲再次重申將繼續加息,并對削減通貨膨脹率至2%“信心十足”。
【中國證券報】
醫藥板塊的調整態勢仍在持續,但在近日迎來部分基金經理逆勢布局。公募人士直言,在增量市場里面永遠都有阿爾法機會,下半年醫藥行業有望迎來較好的投資窗口期,短期內更多的是結構性機會,尤其看好創新藥及CXO領域。
數據顯示,自4月27日市場反彈以來,截至7月初,醫藥指數曾有一波約20%的漲幅,但隨后開始回落。截至8月18日,8月以來醫藥指數以及相關主題基金產品凈值延續了箱體震蕩態勢。
二季度以來,不少險資機構在市場調整時擇機加大權益資產配置力度。隨著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完成披露,險資二季度“掘金圖”逐漸浮出水面。
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記者發稿時,在已披露2022年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12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險資身影。其中,27家公司在二季度獲險資加倉,43家公司進入險資二季度新進持股名單。險資人士表示,目前權益資產在大類資產配置中具備相對性價比優勢,三季度A股市場估值有望繼續修復,結構性行情料將延續。
國家發改委8月18日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5.7萬列,通達歐洲24個國家196個城市。今年7月單月開行量首次突破1500列大關,去程、回程和開行總量均創下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最高紀錄。
“正是由于中歐班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公共產品,所以才不斷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國家發改委開放司司長徐建平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有關方面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不斷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中歐班列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