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今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的“井噴”,與銀行較強的資本補充需求有著緊密聯系。銀保監會披露的最新一期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5.02%,較一季度末下降0.15個百分點。顯然,銀行對于資本金的補充仍不會放松。
隨著《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于2013年年初的施行,二級資本債券也正式登場亮相。與優先股、永續債等其他資本補充工具相比,二級資本債具有發行門檻低、發行更便捷的優勢,對融資渠道相對較窄的中小銀行來說,更加熱衷發行二級資本債。隨著近年來支持銀行進行資本補充的相關政策不斷落地,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日益拓寬,其中,二級資本債券正成為商業銀行進行資本補充的首選工具。
10月9日晚間,杭州高新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案已調查完畢,收到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送達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以下簡稱《告知書》),公司及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罰。
據《告知書》披露,杭州高新涉嫌違規的事實主要集中在關聯方的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以及未按規定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共同借款情況兩大方面。而違規手法上,杭州高新時任董事長高長虹多次私自借出杭州高新公章,并通過簽訂貸款合同、私自將上市公司承兌匯票用于還款擔保等方式,使公司出現多重信息披露違規。
10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近期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已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為切實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豬肉儲備。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豬肉儲備吞吐是控制豬肉價格波動的一種調控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加價格波動的摩擦力,控制價格波幅。
【證券時報】
今年以來,A股整體呈現回調之勢,滬指逼近3000點,創業板指年內累計下跌31.11%,上證50指數不斷創出年內新低,市場成交量逐漸萎縮。
在此背景下,仍有部分ETF呈現份額逆勢增長之勢。截至9月末,全市場共有732只ETF,較年初增加101只,今年以來份額合計增加3580.58億份,增幅34.86%,累計份額達1.39萬億份。
回顧2022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震蕩不斷,投資難度加大,如何把握今年最后一個季度的投資機會?近日,華安、萬家、海富通、匯豐晉信、上投摩根、博道等多家公募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經理代表發聲,展望四季度投資策略。
股市方面,前三季度A股行情極致分化,各大主流指數悉數下跌,僅有煤炭和石油石化兩行業收漲。基金經理普遍認為,隨著國內經濟弱復蘇和歐美加息落地,A股在經歷震蕩尋底之后的風險釋放有望進入尾聲,價值和成長或均有一定的修復行情。
工信部10月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根據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有關要求,為深入引導光伏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三部門有關業務司局在組織開展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的基礎上,近期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引導相關單位加強自律自查和規范管理。
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近期國內光伏產業部分環節產品價格持續急劇上漲,引發產業鏈供應鏈劇烈震蕩,其中既有國際貿易環境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沖擊、下游需求大幅增長、各環節建設周期差異等原因,也有部分企業炒作哄抬價格、個別從業者囤積居奇等因素。
【上海證券報】
作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配套規則,險企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細則近期揭開面紗。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近期,銀保監會在業內正就《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小范圍征求意見。
至此,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配套細則均浮出水面。不過,銀行機構如何通過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兩類金融產品對接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細則仍待出爐。
“歐佩克+”10月5日舉行會議,決定自11月起將原油日均產量下調200萬桶——這是2020年疫情發生后同意大幅減產以來的最大減產幅度,減產規模相當于全球石油出口總量的2%。
10月3日至10月7日,國際油價實現“五連漲”,布倫特原油期貨、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漲幅分別為11.3%、16.5%。業內人士表示,此輪減產將在短期內提振原油市場表現。從中長期來看,歐美地區經濟走弱的風險較大,或帶動原油需求回落。
今年9月,鞍鋼集團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開工,中國石油最大光伏發電項目啟動,中國建材集團世界首套玻璃熔窯二氧化碳捕集與提純示范項目順利投產;8月,東方電氣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飛輪儲能示范項目竣工……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央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近期迎來新進展。與此同時,政策推動下,各央企碳達峰“路線圖”日漸明晰。9月21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工作推進會”),要求中央企業要“一企一策”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
【中國證券報】
最新披露的重倉股數據顯示,與十年前金融房地產“搭臺唱戲”截然不同,截至2022年6月底,在主動權益類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整體強勢崛起,占據“半壁江山”。科技創新、消費板塊也日益為公募基金青睞。
雪泥鴻爪。作為資本市場“機構理性”和長期主義的集中反映,公募基金投資偏好由傳統行業轉向新興成長領域,這一軌跡折射出中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變革圖景,既反映出基金機構逐浪潮頭,追逐實體經濟結構調整方向,也展現出以基金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主體推動乃至加速經濟結構轉型,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能力。
我國國慶假期期間,歐美市場多數股指走出“先揚后抑”的波動行情。特別是在上周后半段,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好于預期,市場對于美聯儲將繼續大幅加息的預期升溫,歐美股市出現調整。
分析人士認為,歐美市場的高波動性近期仍可能延續,由于避險情緒升溫,部分機構資金正開始或計劃投向亞洲資產和部分新興市場資產。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發布兩周年,退市公司數量明顯增多、并購重組市場整體穩中向好、公司治理能力不斷提高,三大趨勢折射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
有關部門日前提出,抓緊制定實施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仍需從加強監管和優化公司治理入手,推動上市公司合規經營,聚焦主業、做優做強,用制度的高質量、監管的高質量推動上市公司發展的高質量,帶動上市公司向更高水平邁進。
21:25 | 北京加速建設全球“開源之都” 推... |
21:12 | 積極應對關稅政策調整 多家跨境電... |
21:11 | 甘源食品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 |
21:09 | *ST嘉寓發布2024年A股首份無法表達... |
21:01 | 阿里國際站升至美國APP下載榜第三 |
20:57 | 上交所舉辦商業航天產業沙龍 |
20:54 | 振東制藥2024年營業收入29.71億元 ... |
20:53 | 4月2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凱... |
20:36 | 廣州現億元級全球豪宅 鵬瑞1號像造... |
20:28 | 深市生物醫藥企業齊聚業績說明會 ... |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