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出臺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16條措施(以下簡稱“金融16條”)后,各市場主體正抓緊落實,多家民營房企已開展發債注冊籌備工作,向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債增進公司”)遞交增信業務意向。
記者獲悉,11月14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受理美的置業150億元中期票據儲架式注冊發行,目前正按照相關自律規則開展注冊評議工作;截至11月15日,龍湖集團已完成200億元中期票據注冊。
北向資金流向對判斷A股趨勢有一定參考意義。11月1日至15日,隨著國內國際各種因素變化,A股北向資金在10月份凈流出573億元的背景下,合計凈流入341.56億元。其中,11月14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達166.02億元,創今年以來最大單日凈買入額,成為支持A股反彈的重要力量。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5日,共有46只個股現身滬股通、深股通的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其中23只期間處于凈買入狀態,獲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196.63億元。而美的集團、紫金礦業、寧德時代、邁瑞醫療、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貴州茅臺、五糧液等8只個股更是贏得“聰明錢”超配,期間獲北向資金凈買入均超10億元,合計達155.79億元。
11月15日,G20峰會在印尼開幕。在峰會上,印尼向外界展示了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雅萬高鐵的最新建設成果。這條鐵路標志著印尼正式進入“高鐵時代”。其中,“中國制造”的高速動車組首次在雅萬高鐵線路上亮相。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高鐵成功走出去,高端技術和成本優勢非常顯著,中國掌握高鐵完整技術并且不斷創新和提高,供應鏈運行高效,成本優勢明顯。
【證券時報】
周一,科創板做市借券業務正式上線。昨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金融”)公布了做市借券首日的運行情況。當日,華泰證券等多家展業券商從中證金融借出了4只科創板股票,借股總數為10.35萬股,借股總金額約720萬元。
業內人士稱,做市商做市券源可從二級市場買入,借券業務上線后也可以從中證金融借出。相對而言,做市借券可以拓寬券源獲取通道,有望降低券商的建倉成本,有利于做市業務的開展,提升風險應對能力,進而提升整體市場定價效率。
昨日,A股各主要指數全線上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重上3100點,創出11月1日反彈以來新高。北上資金再度大幅凈買入81.54億元,是今年以來首次連續3日加倉額超80億元,近3個交易日累計凈買入近400億元。
進入11月份,A股市場持續反彈,北上資金也在不斷買入。除了近3個交易日外,11月1日以及4日北上資金凈買入均超60億元。從月度看,北上資金11月累計凈買入達到260億元,暫列今年以來月度凈買入額第二名。同時,11月14日北上資金單日凈買入166.01億元,創年內單日凈買額新高。
近日,證監會公布了10份罰單,均和券商投行業務相關,涉及國泰君安、招商證券、華安證券、民生證券、聯儲證券等5家證券公司,另有10位券商從業人員被采取了行政監管措施。
此為證監會例行對券商尤其是對投行業務的違規罰單匯總。今年以來,證監會已對18家券商采取21次行政監管措施。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投行業務質量,注冊制下督促保薦機構歸位盡責,對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公示,有助于強化市場聲譽約束,促券商愛惜“羽毛”,發揮好“看門人”作用。
【上海證券報】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正在發行的新基金有100多只,其中不乏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例如,11月14日,擬由百億級基金經理鄭澄然管理的廣發新能源精選股票基金正式發行,基金募集規模上限為60億元。此外,約有40多只基金發布了基金份額發售公告,即將啟動發行。
與此同時,多家基金公司在密集上報新基金。證監會網站顯示,11月以來,近80只新基金已遞交申請材料。一些基金公司更是上報了多只基金,如建信基金上報了建信電子行業股票基金、建信阿爾法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
過去數年相當成功的“固收+”策略,今年以來備受考驗。“固收+”產品批量“破凈”,熱度驟降。從“固收+”基金三季報來看,產品規模較年初減少1000億元,銀行理財產品發行也遭遇很大挑戰。
11月以來,市場正在悄然變化。在A股近期連續反彈的背景下,不少機構已經開始布局明年。市場預期,如果未來股市升溫,“固收+”策略或許又將迎來市場關注。
繼年初“倫鎳事件”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再現“15分鐘暴漲15%”的劇烈波動,而昨日國內滬鎳價格整體運行平穩,并未受到海外非理性行情沖擊。業內人士認為,本次倫鎳波動主要與資金博弈有關,再度暴露了LME交易規則的諸多不足,相比之下,國內滬鎳價格或許是亞太地區開展現貨貿易的更好參照。
當地時間11月14日,歐洲交易時段開盤后不久,LME鎳價突然直線飆升近15%,觸及30960美元/噸的漲停板,創5月以來新高;隨后LME鎳價又發生“高臺跳水”,自漲停價格一度向下快速回吐全部漲幅,突發異動引起大宗商品企業與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中國證券報】
海上風電發展受到市場關注。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22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了解到,“十四五”末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有望超過100GW,到2030年累計達到200GW以上。專家表示,2023年歐洲風電建設將提速,考慮到歐洲本土產能限制,將利好國內海上風機、風機零部件、海上風電設備等相關企業的產品出口。
截至2021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為26.39GW,預計2022年-2025年國內海上風電將新增裝機約73.6GW.國內某頭部券商電新團隊認為,此次海上風電大會倡議的目標裝機量遠高于市場預期。
第三方機構面向證券私募機構進行的最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上周以來國內外消息面、政策面等多重因素刺激,國內私募行業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心態趨于樂觀。其中,近七成私募預計A股市場已經迎來“重要轉折點”,同時有接近七成的私募表示目前的投資信心“已明顯樂觀”。與此同時,相關倉位監測顯示,截至11月6日當周,國內股票策略私募平均倉位有所回升,再次逼近八成。更有私募機構投資負責人樂觀表示,不排除本輪市場“上漲持續性”及“上漲力度”雙雙超預期的可能。
近期A股市場先后迎來美國通脹數據超預期回落、疫情防控進一步優化、房地產市場政策面轉暖等重要利多消息。在此背景下,私募排排網本周一至本周二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占比達65%的私募機構認為,相關消息面的重磅變化,已經促成A股市場出現重要轉折點。
2023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已下達,且比上年下達的時間更早。福建省財政廳日前披露,財政部已提前下達該省2023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034億元。同時,多地表示正積極籌備2023年項目申請,以發揮專項債資金拉動投資的作用。
專家預計,積極財政政策將持續發力,明年專項債發行大概率在年初即“開閘”,爭取早發早用。同時,“準財政”工具有望適時加碼,推動盡早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