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猜想:市場做多窗口已或逐漸開啟
9月12日,今日兩市小幅低開后,維持低位震蕩走勢,早盤在國產軍工板塊持續拉升帶動下,三大股指悉數反彈,創業板指率先翻紅,午后國產軟件集體跳水,白馬股全線殺跌,各大指數紛紛下挫,持續走低,滬指盤中再創31個月新低并逼近股災底,兩市成交額極度萎縮,創出四年新低,市場人氣再度低迷。從盤面上看,國防軍工、貴州、通用航空居板塊漲幅榜前列,邊緣計算、醫藥電商、白酒居板塊跌幅榜前列。
截止收盤,滬指報2656.11點,跌0.33%,深成指報8111.16點,跌0.70%,創指報1385.80點,跌0.67%。
技術上看,滬指短期均線空頭排列,重心繼續下行,但成交極度萎縮,短期仍有回升的需求。
對于后市,分析機構當下普遍認為,短期來看,市場階段性回調的時間、空間等都已較為充分,做多窗口已或逐漸開啟。不過,即使多重因素支撐開啟做多窗口,但反彈之路難免一波三折,短期以保持謹慎樂觀態度為宜。
湘財證券表示,近期市場則連創新低,8月20日的2653點被擊穿,今日最低到達2647點,佐證了我們一個多月前對于大盤的判斷。那么目前市場依然還在延續弱勢格局,2638點跌破后,擊穿2600點的概率大幅增加,投資者繼續觀望為上策。
源達投顧指出,周三兩市再度探底回升,維持歷史低位震蕩盤整。短期來看,市場賺錢效應減弱,資金活躍程度走低,短期形成負反饋。要改變這種局面,需要影響市場情緒的核心事件落地,一旦落地,市場情緒經過充分宣泄,行情將逐步企穩回升。近期建議投資者繼續觀望,關注政策主線指引,等待相關消息明朗化,再做布局。操作上,多看少動,防控風險,謹慎為宜。
巨豐投顧表示,當下市場距離“股災底”的2638點一步之遙,在整體弱勢下,這個位置也是岌岌可危,但在多重因素支撐下,市場隨時都會有強勁的反彈來襲。因此,與其去猜測2638點會不會跌破,還不如積極精選優質標的,以便隨時的反彈來臨之際,能快速的加倉和建倉。當然,如果是中期戰略上,現在就是投資的較好時機。
廣州萬隆認為,大盤創新低后市場情緒其實非常脆弱,消息面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如果市場確實出現恐慌殺跌,指數急速擊穿股災底,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說可能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經常抄底機會。
華鑫證券指出,雖然短期市場存在反彈的需求。9月滬指仍將大概率維持2650點-2850點區間內的震蕩行情,不確定因素或將持續影響市場風險偏好。不過結合歷史表現來看,接近9月中下旬后由于連續的假期因數,指數難有大的表現,所以即使有技術性反彈,也需要謹慎應對。
操作策略上,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市場整體估值已經降到歷史最低,進一步下跌的空間非常有限。即使短期市場跌破,事實上對很多個股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殺跌空間。現在要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心態,避免反復入場操作,避免在底部的時候再次恐慌,持有優質個股等待市場回升是當前最好的投資策略。
資金猜想:回購潮或助上市公司股價企穩
A股仍在磨底中,不少個股創出了多年來甚至歷史新低。很多上市公司不安于股價大幅下跌,紛紛拋出了回購方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計702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公告,其中490家已實施回購,合計回購資金達241億元。
在業內分析師看來,此輪掀起的回購潮除了提振投資者信心動機外,更隱秘的兩大動機包括:中小市值公司股價跌跌不休,大股東擔心控制權旁落;大股東質押比例過高,擔心爆倉風險。
自9月6日證監會提出完善回購制度修法建議以來,截止到11日,已有多達71家上市公司刊發公告回購。其中33家實施回購,規模合計17億元。完美世界期間回購規模最大,為3.46億元;其次是舍得酒業、理工環科,分別為3億元、2.6億元。
今年以來,已有490家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資金達241億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A股2015-2017年中間共計發生兩波大規模回購,這三年的回購金額分別為50億元、109億元、92億元,這也意味著今年不到9個月的回購規模幾乎是前三年的總和。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今年A股回購規模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全年,而且主動大手筆回購也頻頻出現。隨著制度優化,未來股票回購數量與金額有望進一步走高。
從今年實施回購的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和電氣設備、化工、傳媒等行業。
熱點猜想:軍工板塊整體演繹空間可觀
近期國防軍工板塊屢屢走強,再度引起市場注意。周三,國防軍工、大飛機、國產航母、軍民融合、衛星導航等軍工產業鏈板塊逆勢拉升,表現活躍。截止收盤,通光線纜、睿康股份、猛獅科技、天奧電子、貴航股份、華鵬飛漲停,中航電子、煉石有色、四創電子、航天通信、中航重機等大漲,光啟技術、江龍船艇、航天電器、七一二、航發動力等跟風拉升。
業內人士表示,軍工板塊受益于軍改落地,以及軍民融合、軍品定價機制改革等相關政策推動。而業績兌現、估值不斷趨向合理有望令軍工股重獲資金青睞。在板塊基本面預期向好以及政策利好釋放的背景下,后市板塊整體演繹空間可觀,也有不少機構早已提前“埋伏”。
銀河證券表示,2018年上半年基金軍工持倉占比為3.05%,略高于2017年底的2.43%,依然是2014年以來的相對低點。軍工持倉占比指標下行空間較為有限,向上空間較大。為了增強弱市環境中的抗風險能力,2017年上半年后,隨著軍工指數持續下探,基金持倉集中度提升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0.52,馬太效應強化,龍頭和白馬依舊是行情演繹的主力。2017年下半年,公募基金4年來首次低配,2018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配置積極性有所回升,軍工板塊重新回到超配通道。由于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可期,公司盈利能力將明顯提升,基金超配有望成為常態。
針對板塊后市,東吳證券指出,2018年上半年軍工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上市公司業績均有顯著增長,元器件、材料等類別企業上游領域的需求彈性很大,具有靈活機制的民營企業上半年增速較快,整個軍工產業鏈呈現出高度景氣。此外,各軍工類企業的存貨和上游采購量同時增加,突顯軍工產業鏈下游的旺盛需求。但軍工行業現金流從主機廠向上游傳導時間較長造成配套廠商的經營性凈現金流普遍低于凈利潤,隨著行業的持續景氣,上游廠商現金流也將出現好轉。短期來看,若市場風格變化帶來板塊反彈,龍頭公司具備較好彈性和流動性。
中信建投指出,當前軍工板塊整體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中位,眾多央企龍頭公司處于估值洼地,在產業鏈拐點將至的情況下,投資價值逐步顯現。在標的選擇上,我們認為應首選國家隊龍頭,同時關注民參軍國產替代。國家隊龍頭:關注兩條投資主線,一是符合“市場化程度高、核心資產占比高、最受益產業鏈業績釋放”三大標準的龍頭公司;二是院所改制主線中注入彈性大、可操作性強的航天、電科、中航系上市公司。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對于文章中所提及的股票,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