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機構最新數據顯示,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發行的不少理財產品都配置了權益類資產,近期股市行情也令產品收益率節節拔高。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盡管收益率亮眼,但由于尚是新生事物,此類產品目前在市場上頻遭“冷遇”。
收益率搶眼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顯示,二季度理財子公司處于存續期的公募理財產品共計1193只,其中披露過凈值的產品共計728只,能有效監測到3月末和6月末凈值的產品共計234只(剔除每日凈值為1的產品,主要是T+0產品)。
此外,二季度理財子公司凈值型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76%。其中,中銀理財的“(靈活配置)中銀理財—智富(封閉式)2019年11期”凈值漲幅最大,期間年化收益率為64.78%;農銀理財的“農銀安心·三年開放第2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凈值漲幅最小,期間年化收益率為-0.24%,是唯一一只區間內預期收益為負的產品。
融360大數據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今年5月、6月由于債市表現不佳,不少理財子公司產品凈值出現階段性下跌現象,部分產品甚至跌破初始凈值1,這些產品大多是二季度新發產品。中長期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收益情況要明顯優于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理財子公司大部分產品都會配置少量權益類資產,股指走高一定程度上會推高部分理財產品凈值。
目前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力權益類產品已經是一個明確趨勢。除了在理財子公司“固收+”為主的產品體系內加大權益類資產的投入占比,權益類產品本身投入規模也在穩步增長。
近期,光大理財推出“陽光紅300紅利增強”,成為該公司推出的第二只權益類產品,也是目前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第三只權益類產品。該產品直接定位為權益類、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風險等級較高,為四星級。從投資比例上看,該產品權益類資產投資規模合計不低于產品凈資產的80%,固定收益類資產以及衍生品類資產投資規模合計占比不超過20%。
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此前曾表示,這是光大理財仿照公募指數型基金推出的業內第一只權益類指數型理財產品。他認為,在目前時點推出該產品有利于打破原有銀行理財偏重固收的形象,積極參與和配置權益類資產,與公募基金共享資本盛宴。
叫好卻難叫座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固然具備一定的收益優勢,但在市場上普通投資者“買賬”嗎?
結合記者調研情況看,市場對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接受度并不高,尤其在目前股債“冰火兩重天”局面下,大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
多位國有大行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在我們銷售的所有產品中,相對而言還是基金更受歡迎,購買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消費者并不多。”
另外,與理財子公司這類產品浮動收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投資者牢不可破的保本信仰。不少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的既定“要求”仍然是收益率高于定存保本產品。在某大行網點里,記者看到近期有一款預期收益率在2.75%左右的保本理財正在銷售,但理財經理明確表示“額度需要搶”。有投資者向記者坦言,“之前沒有聽說過銀行理財子公司,也不知道是否靠譜。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還是會選熟悉機構發行的產品。”
而從銀行角度來看,在長期不愁客戶的局面下,銀行對中小客戶缺乏精細化管理,難以通過客戶收入、投資偏好等進行用戶畫像,無法向客戶提供更加精確的理財服務。實際上,這類客戶人數眾多,恰恰是理財子公司應該大力開發的一個群體。由此可見,對于資管行業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名稱雖然“響當當”,在部分普通投資者眼里卻還是“陌生的機構”。
內外兼修謀發展
多位銀行理財子公司人士表示,面向未來的競爭,理財子公司需要從銷售、產品力和系統等多個方面提升實力。
倚靠母行廣泛的網點,理財子公司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基本盤,但若要實現突破,銷售端全面轉型勢在必行。某銀行業研究員認為,從銀行發展歷程來看,銷售轉型比投資轉型難度更高,也更有價值。在資本市場上,招商銀行正是由于零售業務出色,其估值遠遠過于其他依靠投資驅動的銀行。
“當前,公募基金已經大規模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和螞蟻、騰訊等頭部互聯網平臺合作,不斷對年輕人進行投資者教育。如果銀行理財仍然寄希望于僅通過投資和產品端發力留住客戶,即使坐擁網點與客群優勢,也很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不敵頭部基金公司。”上述研究員認為。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意識這一問題。有理財子公司高管人士表示,過去這些年里,每個銀行的資管部門都是大“甲方”,坐擁巨大的資金池,各類機構、企業甚至分行都主動“找”上門。久而久之,這支隊伍喪失了拓展市場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因此,如何轉型,如何把老百姓對存款、絕對收益產品的偏好慢慢引向長期的、風險更高的產品,這是一個重要問題。
加大權益類投資目前已是行業共識。業內普遍認為,權益類產品爆發仍需1-2年時間。當前不少公司對于權益類資產配置風格仍以“求穩”為主。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謹慎加大權益類配置在目前來說并不是壞事。一方面,理財子公司還需一個過程來搭建人才、投研、激勵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今年外部和市場環境復雜多變,部分品種波動幅度近年來罕見,極端行情屢屢出現,保持穩健收益率難度加大。“現階段修煉內功,打好基礎,謀定而后動也不失為一種策略。”一位大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