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內期貨市場本周飄紅 全球疫情擴散或將持續施壓大宗商品
本周國內期貨市場收盤,大宗商品在本周幾乎全線上漲,其中鐵礦石主力合約在本周的漲幅達到了5.43%,燃油、瀝青、橡膠、螺紋鋼、棕櫚油等品種主力合約的漲幅均超過了3%。盡管內盤期貨市場在本周迎來上漲,但業內人士提醒,短期需警惕空頭繼續肆虐,但中長期看,經濟基本面有望回歸常態,國內獨立品種有望表現抗跌。
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5日12時,除中國外,78個國家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到14942例,超過100例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有韓國(5766例)、意大利(3144例)、伊朗(2922例)、日本(1035例)、德國(351例)、法國(285例)、西班牙(223例)、美國(158例)、新加坡(112例)。其中,韓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確診病例的大幅上升,使得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仍將占主導地位。
部分經濟體承壓影響全球大宗商品需求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各國經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其中嚴重依賴資源經濟的商品國壓力更為明顯。
以近鄰韓國、日本為例:據韓聯社及韓國每日經濟新聞28日報道,現代汽車蔚山工廠的一名員工感染了新冠病毒,該工廠已全面停產。分析人士認為,若韓國本土疫情出現蔓延,汽車及相關企業會受到更大沖擊。除韓國之外,日本疫情形勢也不容樂觀。作為亞洲汽車主產國,中日韓相互之間聯系緊密,即使個別地區停產,其影響也將擴散至其他地區相關企業。此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
因此,橡膠作為汽車輪胎的原材料,橡膠期貨、20號膠期貨再次探底既是現貨需求低迷的結果,也是全球系統性因素導致恐慌情緒蔓延造成的。
此外,隨著隨著衛生事件在日本、美國以及歐洲的蔓延,電子和半導體產業鏈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有色金屬——錫承壓。倫敦錫自2月以來下跌4.7%,內盤滬錫2月以來累計下跌1.4%,最大跌幅一度至4.77%。除錫之外,銅、鋅、鎳等有色金屬也受黃金回落而承壓。
2月份大宗商品指數:指數大幅回落市場下行顯著
本月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0年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80.6%,跌至自數據調查以來的最低。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和銷售指數均出現暴跌,庫存指數則出現暴漲。業內人士表示,進入3月份,雖然企業正逐步復工復產,但由于供應端復產先于需求端,預計供強需弱的格局仍將維持,市場運行壓力難以出現明顯緩解。
報告顯示,在國內礦山受疫情影響減產以及國外發運量下降的背景下,國內鐵礦石供應量時隔九個月后,出現大幅下降,當月供應量較上月減少29.3%。鐵礦石期貨也是內盤市場中少有的節后開市以來市場價格保持上漲的,自2月3日以來,相對于一眾跌幅超10%的其他品種,鐵礦石的漲幅為0.7%。
大宗商品的內外盤傳遞性風險在石油衍生品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本周上期原油小幅下跌0.93%,但自2月3日以來已累計下跌21.7%。本周最低至348.2/噸創下自2018年12月25日以來最低。
數據統計,2月份國內成品油供應較1月份減少19.5%,市場供應整體下降明顯。1月末受突發事件的影響,各地區人員出行、交通運輸量大幅度下降,致使成品油需求下滑。預計3月份,國內成品油產量或將持續減少,市場供應仍將繼續下降。
疫情擴散或將持續施壓大宗商品
美聯儲周二宣布調降基準利率0.5個百分點,這是2008年危機以來首度緊急降息。降息決定突顯了美聯儲對新冠疫情的擔憂,此輪疫情已在世界各地擴散。
市場對于全球宏觀經濟大幅下降的擔憂,導致大宗商品面臨需求大幅下滑風險。倘若疫情發展超出預期的風險。盡管目前來,疫情仍屬于短期事件,但如果疫情發展超出預期,其對整個經濟影響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對大宗商品產生不利影響。
業內專家表示,2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供需雙弱,庫存激增。盡管當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地正積極、有序地進行復工和復產,但供應端的恢復將先于需求端,商品供應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庫存壓力短期內難有緩解。
預計3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不過,隨著行業企業復工復產的逐步推進,加之國內政策加碼,市場信心有望迎來修復,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預計進入二季度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的下行壓力將會逐漸得到緩解。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