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和國內工業品價格持續上行,金屬類商品、建材類產品、國內農產品價格等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大宗商品工業品價格漲幅明顯高于農產品。從時間上看,疫情之后,商品漲價始于貴金屬如黃金和白銀,工業品漲價領先于農產品。
本輪大宗商品和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冠疫情之后,世界主要國家央行流動性寬松推升了包括國際大宗商品在內的全球資產價格。其次,新冠疫情帶給全球大宗商品去庫存機會。全球疫情之下的各國隔離給各國的大宗商品和成品進行了至少一個季度的去庫存。后疫情時期各國生產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經濟緩慢復蘇對國際大宗商品需求上升。
2021年以來全球經濟緩慢恢復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提供了基礎,尤其是美國三輪財政刺激以及歐洲8000億歐元的針對疫情后的恢復計劃。大宗商品供給端約束和對商品需求之間的供需缺口推升了商品價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修復大約滯后于中國一個季度,欠發達國家整體上恢復進程較慢。由于2020年前三個季度疫情之下全球大宗商品處于去庫存階段,2021年全球將處于補庫存階段,不同國家因疫情防控原因或存在一定時滯。
此外,作為大宗商品消費大國,中國經濟2020年第二季度之后保持恢復性增長。出于對沖疫情,中國國內投資需求不僅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極大的拉動了國內玻璃和水泥的需求,相關產品價格也出現大幅上升。國內玻璃和水泥價格指數從2020年4月最低點到2020年底上升幅度分別為64.32%和5.93%,玻璃價格上升的幅度明顯快于水泥,這一趨勢延續到2021年。
再次,疫情加大了全球對疫情控制較好國家出口的依賴,國際和國內貿易航運景氣度明顯回升。中國是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之一,受益于此,去年3月份之后中國進出口持續超預期。代表國際大宗商品航運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明顯回升:從2020年2月份的最低點460.6上升到2020年12月的1243.67,上升了2.7倍。2020年國內上海集裝箱運輸價格指數(SCFI)和寧波集裝箱運價指數同比增速均已超過100%。
疫情限制了農業生產活動,農產品供給受到限制,2020年以來糧食等農作物價格也出現了明顯上漲。進口大豆和進口玉米已經從2020年4月份的最低點持續上升到年底,上升幅度分別為37.5%和10.91%。由于疫情還未完全結束,加上食品安全的考慮,部分農產品出口國加強了出口管制。疊加國際運價和運輸成本的提升,國際農產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國際大宗商品尤其是黑色金屬大幅上漲,但中國工業品漲價的具體類別似乎與國際大宗商品品種出現了不一致。以2021年4月份為例,4月LME銅和LME鋁分別上漲13.47%和10.51%,高于4月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5.84%)和現貨價(7.97%)。但4月PPI分項上漲幅度最大的卻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PPI(同比增速85.8%,較3月擴大62.1個百分點)。而4月黑色金屬礦采選業PPI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PI同比增速分別為38.3%和3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PPI同比增速高于黑色金屬相關產業PPI。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由于LME銅和LME鋁去年以來上漲的幅度已經較高,出于成本控制的角度,工業生產企業可能會減少黑色金屬等相關投入品的使用,或者尋找替代品。導致相關生產企業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相反漲幅較小。
由于監管機構著力打擊黑色相關大宗投機,近期黑色系大宗價格有所下降。比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發文,自2021年5月18日起:調整螺紋鋼期貨、熱軋卷板期貨Hc2110合約、銅期貨各合約、鋁期貨、鎳期貨、白銀期貨交易手續費。此外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自2021年6月12日起對部分成品油視同石腦油或燃料油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主要包括“輕循環油”“混合芳烴”“稀釋瀝青”等。由于監管打壓投機,預計下半年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下降。
中國經濟先恢復于歐美國家。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傳導效應以及去年同期低基數等因素影響,今年PPI高點可能在二季度,預計下半年PPI漲幅整體不及上半年。5月18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預計全年PPI同比漲幅呈“兩頭低、中間高”的走勢。由于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工業品可能在供給端形成一定制約,尤其是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建筑等領域,但適逢中國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整體上“低碳轉型”長遠是利好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對于中國的工業制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提前做好套期保值,不應囤貨居奇,盲目追高炒作。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