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4月21日,大商所發布公告,就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貨期權合約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并將于4月28日截止,意味著這三個品種期權的上市已為期不遠。
我國是大豆進口和消費大國,市場規模龐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652萬噸,進口金額535億美元。大豆產業鏈的價格影響因素多,尤其當前受地緣政治沖突、新冠疫情和國際貨幣政策等影響,大豆產業面臨的市場形勢異常復雜,市場主體經營面臨較大風險,迫切需要多樣化、精細化的衍生工具來規避日常經營風險。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大豆產業鏈的穩健發展,2021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提升大豆和油料產能。目前,大商所已上市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和豆油期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期貨品種體系,并推出國內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推出大豆產業鏈更多期權品種,可與期貨形成合力,豐富產業管理波動性風險手段,更好服務我國大豆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自2017年以來,大商所已先后推出豆粕、玉米、鐵礦石等8個期權品種,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善的期權合約規則體系。從此次發布的期權合約征求意見稿看,大豆系列期權合約與大商所已上市期權合約設計思路一致,適用于同一套規則體系,同時根據品種特點,對行權價格間距、最小變動價位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
據通知,3個期權合約沿用分段的行權價格間距設計思路。對于豆油期權,當行權價格位于5000元/噸至10000元/噸之間時,行權價格間距為100元/噸,區間以下和以上分別取50元/噸和200元/噸;對于黃大豆1號和黃大豆2號期權,當行權價格位于2500元/噸至5000元/噸之間時,行權價格間距為50元/噸,區間以下和以上分別取25元/噸和100元/噸。行權價格覆蓋標的期貨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上下浮動1.5倍當日漲跌停板幅度對應的價格范圍。此外,大豆系列期權合約類型均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交易單位均為1手標的期貨合約;最小變動價位均為0.5元/噸;漲跌停板幅度均與標的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相同;行權方式均為美式,買方可以在到期日之前任一交易日的交易時間,以及到期日15:30之前提出行權申請。
據了解,20世紀80年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先后推出了包括大豆、豆粕和豆油在內的多個品種的期貨期權。經過40年的發展,CBOT期權市場逐步健全,為產業提供了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據美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2021年CBOT大豆、豆粕和豆油期權成交量分別達到了1840萬手、290萬手和340萬手,期末持倉量分別為75萬手、18萬手和18萬手。與標的期貨市場對比來看,期權期貨成交比分別為35%、11%和10%,期權期貨持倉比分別為65%、30%和36%,處于較高水平。
自我國首個商品期權——豆粕期權于2017年在大商所上市以來,大商所期權品種不斷豐富,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持續位居國內商品期權市場首位,風險管理功能得到有效發揮,進一步提升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2021年,大商所期權累計成交量1.0億手,累計成交額1091.4億元,日均持倉量126.7萬手,同比分別增長78.6%、119.4%和21.7%,占全國商品期權市場的比例分別為47.6%、41.5%和55.7%。其中,豆粕期權成交3799萬手,成交規模連續四年居全國商品期權市場第1位,連續兩年位列全球農產品期權市場第1位。豆粕期權期貨成交比從2017年的3.2%提高到2021年的10.7%,豆粕期權期貨持倉比從2017年的8.7%提高到2021年的23.0%。2022年以來,受新冠疫情持續、南美拉尼娜氣候和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期權和期貨市場量價聯動,在市場風險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客戶積極參與期權交易,通過期權工具管理市場風險,有效緩釋了標的期貨市場的壓力,充分發揮了期權的功能。
市場人士表示,期權獨特的波動率交易維度,為市場提供了對波動性風險進行管理的工具,尤其當前在國際間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等沖擊性事件時有發生的市場環境中,不確定性風險增大,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難以預判,此時在期貨工具基礎上,運用期權獨有的波動率交易策略,可以實現對標的期貨市場不確定性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圍繞服務大豆產業健康發展,推出更多期權工具,將為相關產業主體提供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工具、豐富的策略以及靈活的套保方式,更加有效滿足我國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
記者了解到,此次期權合約研發過程中,大商所充分聽取市場意見,與業內專家、產業企業、投資機構、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以及其他市場參與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最終形成本次征求意見稿。
(編輯 田冬)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