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發布,期貨業部分龍頭公司經營情況逐漸揭曉。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公布的今年前5個月全市場整體凈利潤情況來看,前5個月全行業150家期貨公司凈利潤僅為42.16億元,與去年上半年整體凈利潤的60.92億元相比有較大差距。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期貨業整體凈利潤或不及去年同期。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行業經紀業務收益欠佳,全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均有所下降,場外業務和資管業務也不及預期,今年上半年業績不及去年同期或是大概率事件。
部分頭部機構業績表現欠佳
近日,永安期貨上半年“成績單”出爐。根據該公司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億元到3.3億元,與年同期相比,將減少4.096億元到4.396億元,同比減少55.38%到59.4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98億元到3.2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4.083億元到4.383億元,同比減少55.45%到59.53%。
永安期貨表示,上半年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公司相關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公司期貨經紀業務、基金銷售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業務、境外金融服務業務等各項業務經營正常。
有業內人士表示,永安期貨作為行業頭部機構之一,其業務布局和經營情況往往被作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根據此次半年度預告顯示來看,期貨市場上半年整體經營情況也存在下滑的可能。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永安期貨半年度業績預告來看,永安期貨將上半年凈利潤下降主因歸結于“公司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這或與其他期貨公司經營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性,并不能作為整體參考。
另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市場150家期貨公司整體凈利潤也較大概率不及去年同期。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150家期貨公司整體凈利潤為42.16億元;分月度來看,1月份至5月份的凈利潤分別為3.65億元、10.57億元、12.29億元、4.89億元和10.76億元。這與去年整體凈利潤的60.92億元相比,相差了18.76億元,若按照年內最高月度凈利潤測算,今年上半年整體凈利潤不及去年同期或是大概率事件。
全市場上半年“雙量”同比均下降
截至目前,經紀業務仍然是諸多期貨公司的主要收入,資產管理和場外業務雖然已開閘多年,但能夠構成重要業務占比的機構數量仍相對較少。
中期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期貨期權市場成交量為30.45億手,全市場成交額為257.4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04%和10.08%。其中,6月份全國期貨期權市場成交量為5.72億手,成交額為47.9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和增長1.97%,環比分別增長21.40%和19.48%。
分析人士表示,受上半年地緣政治風險外溢、全球流動性收緊和經濟衰退強預期等因素影響,疊加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主權債務危機和供應鏈危機等微觀因素,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價格波動劇烈,外部風險也導致國內期貨市場活躍度和交易量同比有所降溫。
從上半年國內商品期貨期權市場看,全市場成交量累計達29.77億手、成交額累計達197.8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55%和12.62%,占全市場比重的97.7%、76.82%。從金融期貨市場看,同期成交量累計達0.68億手、成交額累計達59.6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65%和下降0.46%,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3%、23.18%。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我國期貨期權市場增長放緩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疫情繼續擴散、美聯儲加息及縮表步伐加快,導致全球及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巨大,并影響了國內相關品種期貨正常交易及“旺季不旺”;二是能源、貴金屬、軟商品和有色金屬四大板塊表現不及預期。
雖然上半年期貨市場表現恐將不及預期,但下半年依然有諸多利好預期值得期待。業內人士表示,基于對《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實施、新品種上市提速和市場交投情緒回暖的預期,期貨市場2022年整體來看,下半場或好于上半場。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南華期貨公告稱,公司決定設立廣東分公司,公司將依法依規為新設分公司配備人員,健全完善制度、業務設施和信息系統,并按照監管要求辦理分支機構的設立、工商登記及申請《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等事宜。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是對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運行的提前布局。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