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以來,繼弘業期貨成功闖關IPO后,新湖期貨于近日也發布了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新湖期貨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數不超過1.2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
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期貨公司IPO提速明顯,繼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和永安期貨上市后,弘業期貨將在2022年7月27日開啟申購。而隨著新湖期貨發布招股說明書,預計將成為業內第五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期貨公司IPO提速更多是補充資本金來布局各項業務,首當其沖是風險管理業務,畢竟這項業務是當前增利明顯且發展空間最大的。”
募集資金將投向四方面
新湖期貨招股說明書顯示,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股數不超過1.2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公司的實控人為黃偉,其通過公司控股股東興和投資54%的股份,以及眾孚實業、新湖集團、新湖中寶分別控制公司的22%、8%、7.67%的股份,合計持有新湖期貨91.67%股份的表決權。
招股說明書同時顯示,2019年至2021年,新湖期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84億元、0.732億元、1.612億元,而同期實現的投資收益則分別為0.534億元、1.069億元、1.608億元,從營收結構來看,手續費收入仍占據了絕對比重。
新湖期貨的手續費收入分別為0.819億元、1.238億元、2.191億元,在整體營收的占比分別為33.42%、37.89%、42.25%,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
新湖期貨表示,公司計劃將上市募集的資金直接投入到目前能直接產生增值價值的業務中,具體在四個方面:一是增加公司運營資金,提升公司經紀業務管理規模容量上限,改善經紀業務收入。二是增加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投入,通過子公司的場外業務、期現業務及做市商業務增加資本金,帶來相應的增值回報。三是增加資產管理業務投入,資管將成為公司未來潛在快速增長的主營業務之一,對帶動公司整體業務收入會有明顯效果。四是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和投入,通過對信息系統的不斷建設和投入,能夠對各業務板塊的穩定、快速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新湖期貨同時提醒投資者,由于期貨市場受到經濟發展狀況、宏觀經濟政策、利率和匯率波動及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證券市場行情等多種因素影響,具有較強不確定性,而期貨公司的經紀業務對期貨市場高度依賴的盈利模式導致期貨公司較為依賴外部環境和市場行情,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存在經營業績大幅波動甚至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風險。
補充資本金需求強烈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期貨風險管理和資管業務的加快布局,以及在保證金管理規模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期貨公司補充資本金的需求日益強烈。
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風險管理業務是各期貨公司首當其沖積極布局的重點,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資本金,以此來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時,在近兩年期貨公司保證金管理規模增長背景下,風險準備金比例也到了監管紅線。“一方面是期貨公司需要提升資本金,另一方面這一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尋求上市可能是多數期貨公司比較期待的。”
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31個轄區,合計管理規模達1.367萬億元,去年同期僅為1.035萬億元,同比增長32.08%。其中6月份交易額達47.83萬億元,交易量5.71億手,營業收入44.30億元,凈利潤15.92億元;凈利潤累計58.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92億元有所下降,降幅為4.59%。
多位期貨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合計凈利潤有所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所手續費調整和返還所致,并不是管理規模或成交下滑造成的;反之,部分頭部期貨公司在控制保證金規模,畢竟風險準備金比例已到了監管紅線。
新湖期貨也表示,目前期貨行業經紀業務收入已經進入到邊際增長階段,收入增長快于成本投入。“期貨經紀業務收入構成包含期貨經紀手續費和交易所減收手續費,交易所減收手續費受各大交易所減收政策影響,減收品種及減收比例上均具有波動性。一旦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交易所減收政策產生重大變化或取消,期貨公司的經營狀況將受到較大影響。”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