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對外開放邁出更大一步、2022年分類評價結果發布,期貨業近日迎來兩大重大消息。
業內人士表示,近些年,在對外開放程度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雙重提升下,期貨業正處在量擴質變的轉換中,期貨市場所發揮的避險功能得到各方認可;在外資加大對中國市場投資比重背景下,對運用衍生品工具規避風險的需求也愈發強烈。“此次監管加快推動對外開放步伐,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雙向開放得到進一步深化,這將有助于增強我國期貨市場對境外合格投資者的吸引力,提升國際影響力。”
對外開放路徑多元化
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公開表示,將繼續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支持開展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合作,實現期貨市場開放路徑多元化。隨后,國內四大期貨交易所(含上期能源所)發布了“關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期貨、期權合約的公告”,相關期貨和期權品種合計達到40多個,這將為合格境外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工具。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外資參與我國股指期貨市場交易主要路徑是通過QFII和RQFII,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直接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相關制度或管理辦法修改可能將會提上議程。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近年來外資對我國金融市場投資日益增加,股票等權益類資產也有很大的投資存量。在市場波動的過程中利用股指期貨與期權工具進行現貨頭寸風險對沖,以及使用金融工程量化策略等過程中運用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股票期權,在包括境外機構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中具有較大的需求。因此,進一步放開股指期貨或股指期權,以滿足上述交易需求,實現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和對外開放,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據了解,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原油、20號膠、PTA等品種相繼開放境外投資者業務,相關品種境外客戶參與度不斷提升,有效增強相應品種的國內定價能力,目前不少品種已經成為國內外客戶進行商品交易的定價依據和重要參考。
王駿認為,在推動國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上,還需要在國內各家期貨交易所、期貨經營機構和期貨期權品種等方面“走出去”,以及在海外期貨期權品種和海外各類投資者“引進來”中繼續發力。具體來看,一是進一步開放更多國內品種,加大國際化品種覆蓋面,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多交易標的品種。二是在交易通道上繼續完善相關交易、交割規則,提供國內市場交易的便利性。三是在期貨經營機構方面,鼓勵期貨公司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在海外設立子公司,取得境外交易所代理資質,打通國內外全市場交易資質。四是對于開放性品種可以考慮設立境外或海外交割倉庫、廠庫,提升我國開放性品種的開放程度,構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中國價格”和逐步形成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中國聲音”。
目前境外投資者在股指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為317.55億元,在鐵礦石期貨、PTA期貨、棕櫚油等國際化商品品種的客戶權益合計為212.97億元。整體來看,外資在中國期貨市場的客戶權益達530多億元。
頭部期貨公司彰顯實力
9月2日,證監會公布2022年期貨公司分類結果。分類評價結果顯示,A類公司數量較去年相比有很多很大程度提升,B類有所減少,C類有所增加,D類變化不大。具體來看:A類公司共54家,較去年大增15家,其中,AA類增至18家;B類公司共76家,較去年減少19家,其中,BBB有37家,較去年相比增加4家;C類公司17家,較去年增加7家,其中,CCC類有13家,較去年增加8家;D類公司3家,較去年減少2家;仍然未有E類公司。
從排名來看,今年多家頭部期貨公司排名有了很大變化。在今年的AA排名中,包括東證期貨、華泰期貨、南華期貨、中糧期貨和國泰君安等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國泰君安期貨躍至首位,銀河期貨則保持在第二位,華泰期貨躍至今年的第6名。
北京某期貨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分類評價結果是對期貨公司在過去時間的綜合實力的考量,從今年的結果來看,期貨公司整體有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抗風險能力方面。“分類評價結果既是彰顯硬實力,也是勇于‘秀肌肉’,尤其是對頭部期貨公司來說,正在向高質量、高水平靠攏。”
據中期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達到1.58萬億元,凈資產1753億元,比2021年底分別增長14.5%和8.61%,資本實力有所增強。
19:43 | 蕾奧規劃與城市象限聯合推出城市大... |
19:41 | 威士頓實控人離婚股份分割 簽署一... |
19:28 | 聚焦智能化與安全配置 全新智己汽... |
19:27 |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 |
19:18 | 多賽道布局謀突破 永茂泰2024年營... |
19:18 | 高效兌現用戶承諾 問界M8正式開啟... |
19:17 | 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 專項... |
19:16 | 滬市食品飲料公司經營業績向好 有... |
19:15 | 湘佳股份2024年扭虧為盈 成本下行... |
19:15 | 貴州茅臺亮相第五屆消博會 現場售... |
19:13 | 康泰生物2024年度擬分紅金額占凈利... |
19:07 | 谷雨:以奮斗之名 奏響春日尾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