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度升破6.79元,創8月以來新高。伴隨著外匯逆周期調節多措并舉、持續發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新遠離7元關口。分析人士稱,外匯逆周期調節接連出手,政策含義明確,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熨平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人民幣匯率破7概率降低。
離岸人民幣匯率反彈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7年初人民幣匯率在7元關口附近翻盤的好戲于近期再次上演。
8月27日早間,香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最高漲至6.7843元,創8月以來新高。此前一交易日(8月24日),離岸人民幣匯率從6.9元附近上演“千點反攻”,最高至6.7996元,較日內低點反彈近1000個基點,收盤上漲882個基點,漲幅達1.28%。
而在8月1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低跌至6.9580元,距7元關口一度不到500基點。
逼近7元之后,人民幣連續大幅反彈,與2017年出現的一幕何其相似。2016年12月底,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最低跌至6.9880元,比本月15日低點還低300基點。但從2017年1月2日開始,離岸人民幣匯率連續三日反彈,其中2017年1月2日、3日相繼大漲1.33%、1.13%。
對比2017年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反彈的諸多原因中,至少有兩點在當下同樣存在:一是美元指數由漲轉跌,二是宏觀審慎管理加強。美元指數在8月15日創出14個月新高后出現一輪調整;同時,近一個月外匯逆周期調節舉措接連出臺。
據悉,8月16日離岸人民幣匯率大漲,很大程度上與一則央行窗口指導自貿區銀行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向離岸調出人民幣業務的消息有關。8月24日,離岸人民幣匯率再次大漲,則直接受益于“逆周期因子”重啟的消息刺激。8月24日19時,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新聞稿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央行網站隨后轉發了該條新聞稿。
稍早些時候,8月3日人民銀行宣布,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僅8月以來,相關方面已三次出手加強外匯市場逆周期調節,政策出臺頻率比2016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觀點認為,在近期人民幣反彈過程中,外匯政策比美元回落的影響更大,畢竟此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又見“逆周期因子”
與先前一些政策相比,“逆周期因子”重啟的預期醞釀已久,可謂備受期待。
2017年5月末,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對沖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波動。按業內說法,“逆周期因子”就是為對沖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而生,隨著匯市順周期波動重現,“逆周期因子”重啟變得順理成章。
7月3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近期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順周期的行為。”8月3日,在央行宣布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時,再次提到“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8月24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也稱“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
“中間價對于人民幣即期匯率而言,有點像股票價格的上日收盤價。”招商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謝亞軒稱,一只股票每個交易日能夠漲跌的極端價位是上日收盤價基礎上±10%,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日升貶的極端值是中間價基礎上±2%??梢哉f,中間價決定了人民幣匯率每天“漲停”和“跌停”的極端價位,既是每日人民幣匯率的“錨”,也是一個時期人民幣匯率升貶速度的重要影響因子。
既然中間價是人民幣市場匯率的“錨”,而“逆周期因子”直接作用于中間價,其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市場預期的影響不言而喻。
央行曾表示,匯率作為本外幣的比價,具有商品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后者意味著匯率波動可能觸發投資者“追漲殺跌”的心理,導致外匯市場出現順周期波動。央行還稱,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過校正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將市場供求還原至與經濟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從而防止人民幣匯率單方面出現超調。
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24日的新聞稿指出,目前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彰顯底線思維
在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后,不少市場機構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期跌破7元的概率進一步下降。
“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必要時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強調了外匯管理的“底線思維”。
反過來理解,8月以來,外匯逆周期調節接連出手,很大程度上可能說明,近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波動和價位水平已觸及外匯管理“底線”??梢灶A期,倘若人民幣在近期價位上進一步走弱,宏觀審慎管理很可能進一步加碼,“政策底”對匯價的支撐將進一步增強。
“盡管我們并不認為7是人民幣匯率非守不可的長期‘底線’,但短期抑制匯率過快貶值的政策傾向明顯。”招商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稱,近期外匯政策的變化,暗示“穩匯率”在當前央行政策目標中的權重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經過連續4個月上漲后,出現乏力跡象。近期一些非美貨幣對美元均有所反彈,人民幣匯率在貶值風險得到釋放后,面臨企穩運行的有利條件。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期跌破7元的概率下降,但應正確看待外匯逆周期調節,此類舉措意在對沖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避免外匯出現單邊超調,而不是為了扭轉外匯市場運行趨勢。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料區間震蕩,“穩”是主基調,人民幣不會因外匯逆周期調控而開啟大幅升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