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在國際市場避險情緒高漲背景下,黃金與美元出現了持續一個月的同漲局面。但隨著避險情緒消退,分析師認為,美元基于其偏強的基本面仍可能維持較強走勢,貴金屬則可能迎來下跌。
美元黃金持續一月同漲
剛過去的10月,黃金、美元再度出現罕見的同漲局面:黃金累計上漲1.88%,美元指數運行于97.116,累計漲2.08%。
“近期貴金屬和美元出現同漲,背后主要的驅動在于避險。近期多個傳統避險資產如日元、美債等與美元、黃金齊漲,黃金漲幅亦高于白銀,這些資產的表現基本上印證了近一段時間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交易模式已從風險模式切換到了避險模式。”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王蓉稱。
“黃金持穩,是空頭回補和避險需求推動的結果。”中銀國際期貨分析師肖銀莉表示,美元方面,隨著美聯儲加息力度增強,同時美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高漲,投資者持續追捧美元。
對于本輪避險情緒的上升,王蓉認為,主要來源于美國股債市場波動率的抬升。據了解,10月份,美債市場巨震,美股一再大跌,迫使全球資本市場開啟避險模式。華爾街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數次單日大漲20%甚至40%。市場避險情緒陡然升溫。衡量美債市場隱含波動率情況的MOVE指數亦小幅抬升。
“在跨市場波動率上升的時候,往往會帶來黃金價格波動率的同步上升,歷史上看黃金波動率與避險情緒指數的走勢基本吻合。對黃金價格而言,波動率走高的同時,黃金價格一般情況下也會走高。”王蓉表示。
“雙金”蹺蹺板緣何失靈
從黃金、美元歷史走勢對比來看,二者一般呈現反比關系,即黃金漲美元跌、美元漲黃金跌。其背后邏輯主要是,黃金的美元計價機制以及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導致黃金與美元在投資市場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需求上的“零和博弈”,當美元升值時,美元持有需求將相應占領黃金需求陣地,從而導致黃金價格下跌,反之美元貶值則將轉移部分投資需求至黃金市場,推動金價上漲。
但在歷史上,二者同漲的現象也并不罕見。例如,2008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后;2011年5月北約轟炸利比亞,國際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黃金、美元方向趨同。2014年底至次年初,盧布危機爆發后黃金美元同步上漲;2015年11月,巴黎空襲事件也導致二者同漲;英國宣布脫歐后,黃金與美元同漲。
業內人士解釋,每次國際社會動蕩期間,黃金和美元同為避險貨幣則容易出現同漲現象。但也要注意,一旦人們的恐慌預期落地或落空,黃金很可能在短暫的上漲后被“打回原形”。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本輪美元、黃金同步上漲,王蓉認為,即使沒有這波避險,美元的漲勢也并未看到拐點。
“即使沒有這波避險,我們也認為在離岸美元供給日益趨緊,Libor利率不斷走高的當下,美元強勢沒有結束,美元當前的基本面也沒有看到拐點。”她說,無論是對比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意外指數與通脹意外指數,還是從通脹互換利率這一更高頻數據來看,今年迄今歐元區的經濟預期持續地弱于美國,歐元區的通脹前景并沒有強于美國。這顯示美元還沒有看到向下的拐點。“對貴金屬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當這波避險情緒階段性地消退之后。”她指出。
黃金仍可逢低買入
“10月份黃金與美元同漲,但其中的節奏還是有差異性,美元上漲的時候對金價有壓制。黃金的上漲與美股下跌有關,避險資金尋求黃金避險。”金大師首席分析官助理王琎青表示,接下來,美元和黃金還是會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美元指數目前處于高位震蕩,后期回調的概率不低;黃金有機會向上突破1240美元/盎司。
王蓉也認為,貴金屬和美元同漲的局面難以持續。她指出,如果這波避險情緒消退,美元基于其偏強的基本面仍可能維持較強走勢,貴金屬則可能迎來一波下跌。“這輪避險情緒的上升,主要來源于美國股債市場波動率的抬升,并帶動黃金波動率與黃金價格的同步上揚。但貴金屬趨勢性的價格驅動并不是基于避險的投資性需求,避險需求只是階段性的。在此輪避險需求消退之后,貴金屬的核心驅動將重新回歸基于美國實際利率的投資性需求,而這顯然不支持貴金屬當前的漲幅。”她稱。
展望后市,肖銀莉認為,美國經濟數據向好是施壓金價的主要原因,靚麗的經濟數據使得美元吸引力上升導致資金涌入。而歐洲GDP數據放緩至4年最低水平,進一步凸顯美國經濟的強勢,因而施壓金價。不過,美國的經濟數據并非無懈可擊,有跡象顯示,特朗普政府1.5萬億美元減稅計劃的刺激效果已經見頂,利率上升,以及美股大跌后家庭財富縮水也給支出蒙上了陰影。
“盡管美元指數在年度高點附近交易,但黃金持穩,這表明最近的漲勢是空頭回補和避險需求推動,而非宏觀需求的結果。如果美元繼續如此強勁,在股市不出現崩盤的情況下,黃金進一步反彈的空間將受壓制。但如果美元見頂,國際貿易前景出現改善,黃金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仍存。”肖銀莉認為,本月金價將震蕩偏強,建議投資者逢低做多,可以更多的關注金銀比值套利交易機會。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