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7億元、20.40億元、17.42億元、13.21億元……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三大航司外加一家“頭部”房地產商的匯兌損失將近75億元。
隨著年報陸續披露,匯率波動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逐漸揭開面紗。截至4月4日,已有101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匯兌損益。從凈虧近24億元到凈賺逾11億元,在去年波瀾起伏的外匯行情中,有人莫名“中了槍”,有人則躺著“賺了錢”。
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使得預判和管理外匯風險成為企業的必修課,而除了要掌握技能,必備工具也不能少。當前不斷有企業“走出去”,也有資金流進來,各方對于進一步豐富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強烈。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雙向波動加大
2018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632元,較上年末貶值4.8%。但僅僅用貶值這個詞恐怕很難概括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有別于2014年-2016年單邊貶值,也不同于2017年單邊升值,在2018年不同階段,貶值、升值、震蕩都曾經成為人民幣匯率運行的主基調。匯率彈性加大、雙向波動加大是2018年人民幣匯率運行的突出特征。
“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年化波動率為4.2%,較2017年明顯提升。”2018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
觀察2018年中間價走勢,1月人民幣延續2017年的單邊行情,加速對美元升值,當月中間價升值2003基點,幅度為3.07%,創有數據紀錄以來單月最大升幅;2月到4月中旬人民幣匯率轉向以震蕩為主,期間最高升至6.2764元;從4月下旬開始,人民幣對美元轉身開啟新一輪貶值,一直到11月才算基本結束,期間最低至6.9670元。統計顯示,從4月高點到11月低點,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最多時貶值6906個基點或11%。然后,從11月中開始,人民幣匯率再一次調轉方向,一連4個月對美元升值。
“對很多企業來說,人民幣每波動1000個基點,就可能抹掉進出口利潤甚至造成虧損。”資深外匯市場人士黎先生表示,2018年人民幣匯率不僅波動大,而且行情不斷變化,給企業管理外匯風險帶來很大挑戰,也給企業業績造成不小影響。
隨著2018年年報陸續披露,匯率波動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逐漸揭開面紗。從已有數據來看,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因為2018年外匯市場波動而受到不小的影響。
誰賺錢誰受損
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共有101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匯兌損益數據,其中328家公司匯兌損益為正值,668家為負值。匯兌損益為負值代表匯兌收益,正值則代表匯兌損失。
從現有數據來看,2018年匯兌損失超1000萬元的公司共103家,超過1億元的則有31家,超過10億元的有4家。
美元需求較大或美元負債較多的企業首當其沖。2018年,航空公司無懸念地躋身于A股上市公司匯兌損失排行榜前列,其中中國國航為23.77億元,東方航空為20.40億元,南方航空為17.42億元。另一家匯兌損失超10億元的公司是萬科A,2018年匯兌損失達13.21億元。三大航司加上萬科,4家企業在2018年遭受的匯兌損失就達到74.79億元。
進一步統計顯示,328家遭受匯兌損失公司的損失總額為163.06億元。分行業(申萬一級行業,下同)來看,交通運輸行業成為“重災區”,27家公司合計損失68.48億元;房地產企業受傷不輕,23家公司共損失25.98億元;再者是電子行業,21家公司共損失14.29億元。此外,公用事業、機械設備等行業遭受的損失也較為明顯。
匯兌損失對不少企業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小影響。比如東方航空,其2018年歸母凈利潤為27.09億元,匯兌損失則達到20.40億元,匯兌損失對利潤的侵蝕明顯。統計顯示,2018年匯兌損失規模超過凈利潤總額1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28家,超過50%的有6家,比例最高的遠大控股達到81%。
也有不少企業在2018年匯率波動中“賺了錢”。現有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181家上市公司匯兌收益超1000萬元,超1億元的有30家,超10億元的有1家。中石油和中石化是最大的“受益者”,2018年匯兌收益分別為11.45億元和5.96億元。中國交建、中興通訊匯兌收益也都超5億元,中海油服、TCL集團和中集集團均超3億元。分行業來看,采掘、化工、建筑裝飾、汽車等行業受益相對明顯。從與凈利潤對比來看,有96家上市公司匯兌收益占凈利潤比重超10%,有14家比重超50%,5家超100%。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海油服實現匯兌收益3.59億元,而公司的年度凈利潤只有7080.23萬元。
總之,在2018年波瀾起伏的外匯行情中,有不少人不幸“中了槍”,也有人躺著“賺了錢”,匯兌損益對企業經營和業績造成的影響顯而易見。
中海油服就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假設下,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5%,則公司年度凈利潤將增加3.01億元,其他綜合收益增加2.98億元;反之,則會造成相應規模的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減少。
風險管理需求日益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8年匯兌損失拖累業績,但2019年以來A股航空運輸板塊表現不俗。開年以來,東方航空股價已漲超70%。除供需和政策層面利好之外,隨著2018年底以來人民幣擺脫單邊貶值,匯率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減輕也被視為看好航空股的理由之一。
這揭露了一個事實——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外匯市場波動在放大企業經營波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由于我國不少進出口企業還沒有采取積極的匯率風險管理措施,因此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大會更加直接地轉化為企業的匯兌損益,企業的利潤波動也會加大。這也加大了企業生產決策難度,企業應當采取積極的匯率風險管理措施。”避險聯盟網創始人及首席外匯資產專家劉文財指出,不要期望從承擔匯率風險中獲取利潤,長期來看,承擔匯率風險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企業應采取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防范和管理外匯風險已逐漸成為企業的“必修課”。中興通訊于近日發布公告稱,2019年度擬申請折合38億美元額度的保值型衍生品投資額度。“為防范匯率、利率波動對公司利潤和股東權益造成不利影響,公司需進行保值型衍生品投資,降低不確定性風險。”中興通訊公告寫到。而據東方航空披露,截至2018年末,公司持有尚未平倉的外匯套期合約的名義金額為6.55億美元。公司2018年年報指出,本集團可能面臨多種外幣與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為此,集團通過簽訂外匯遠期合約以對沖部分外匯風險。
記者發現,自年初以來,已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公告。企業防范和管理外匯風險的意識有所增強,外匯遠期、外匯掉期、利率掉期、外匯期權、結構性產品等是企業運用最多的幾類外匯衍生品工具。
黎先生告訴記者,當前不斷有企業走出去,也有資金流進來,各方對于管理匯率風險存在強烈需求,但目前國內外匯衍生品還不多,尤其是場內外匯衍生品存在缺失。
“希望有更多、可場內交易的人民幣期貨與期權產品。場內交易的產品有助于形成透明、公平的價格,從而有助于企業降低避險成本。另外,也可以提高企業交易的便利性,助于企業管控交易風險。”劉文財表示。
近期央行行長易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的重點任務就是研究如何能夠使市場準確定價,提供足夠的對沖工具,使投資者能有效地對沖風險、管理風險。“期待盡快推出門檻更低、更為便捷的匯率風險對沖工具,以惠及更多中小企業。”黎先生稱。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