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人民幣這一波升值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招商證券就表示,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將升至6.0至6.5之間。
人民幣升值進入快車道。
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走強,進入了一個罕見的上升空間。
目前,美元兌人民幣的在岸價和離岸價,均跌破6.78。圍繞這個趨勢,近期關于匯率的預測報告紛至沓來。有分析認為,人民幣這一波升值仍大有看頭,可能會突破大多數人的預期至6.0到6.5之間。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隨著疫情逐步堅定,人民幣升值已經接近尾聲。
在這一波行情中,外貿企業面對的匯率風險增強。
中信銀行國際業務部貿易融資處資深專家表示,“以企業跨境融資為例,要經歷借款、用款、收款和歸還等四個環節。當上述環節出現幣種錯配時,企業就將面臨匯率風險。此外跨境融資暢通期限較長且多為浮動匯率,在債務續存期間若遇加息,企業則將面臨利率風險。”
人民幣連升四道關口
這種趨勢從今年3月份就已經開始。當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逼近7.2(離岸價)。不過,隨后隨著疫情全球范圍內進一步擴散,美國成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美元指數快速下滑,從3月20日的高點102.99,一路下探,其中5月和7月還出現加速下滑的跡象,最低跌至91.724點。
全球貨幣兌美元出現一波升值潮,其中澳元的振幅明顯,今年年初澳元兌美元一度貶值15%,目前則升值3.7%。人民幣也出現了一波明顯的升值潮,其中離岸價從5月20日最高的7.195,快速跌破7.1、7、6.9、6.8等幾個重要關口,考驗6.7的支撐。
中信期貨分析師劉賓認為,6月份以來人民幣升值有四大原因。
一是美元貶值。5月下旬以來,美元指數貶值幅度達到8%左右,給人民幣帶來了較強的升值動力;
二是貿易順差擴大。今年4月份以來,我國貿易差額較此前的月均水平擴大250億美元左右,其中商品貿易貢獻150億美元,服務貿易貢獻100億美元;
三是外資加速流入。疫情之后,我國經濟率先修復,中美利差擴大100BP左右,這吸引外資流入。
今年5-8月份,外資流入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月均增加120億美元左右。今年7-8月份,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2%以上,增速顯著高于過去幾年2%-4%的水平;
最后則是,升值預期自我強化。人民幣的升值節奏與以上三個因素的節奏并非完全同步,這其中貿易和人民幣升值預期變化的影響較大。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可能是9月份以來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原因。
劉賓預計,未來1年人民幣仍有升值動力。主要在于三個原因:
一是貿易順差擴大,目前這個趨勢仍在擴大,趨勢改變除非海外疫情得以控制,海外疫情的完全控制可能要等到疫苗的廣泛運用,這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
其次我國經濟較好的表現以及較高的利率水平將繼續吸引外資流入。美聯儲預期在2023年前都不會加息,因此中美利差有望繼續處于高位;
三是美元指數未必會繼續大幅貶值,但未來人民幣受美元影響可能降低。美聯儲貨幣寬松對美元的貶值影響可能已經體現,歐元相對于美元也缺乏長期吸引力。近期人民幣與美元的相關性已經顯著減弱,未來人民幣自身基本面對人民幣的影響可能更大。
有分析認為,人民幣這一波升值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招商證券就表示,人民幣進入升值周期,將升至6.0至6.5之間。
千余家上市公司套期保值
匯率大幅波動,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通過套期保值來避免波動產生的損失。
外貿企業蘇美達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堅持執行以套期保值為核心原則的外匯管理制度,充分運用外匯遠期等簡單衍生品鎖定匯率風險。目前公司已簽訂的出口訂單大部分已進行匯率鎖定(比例近80%),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業務的影響處于可控范圍。
除了蘇美達之外,今年至少超過1000家進行了套期保值等行為。
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有3040家上市公司出現了匯兌損益,合計匯率損失40.2億元。有2064家在匯率風波中“賺了錢”,“兩桶油”之稱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雖然半年報雙雙出現虧損。但是,因為匯率波動卻帶來意外驚喜,其中中石化“躺贏”5.53億元;其次是中國石油,外匯凈收益為人民幣4.43億元,2019年上半年的外匯凈損失為人民幣2.90億元,主要是美元兌人民幣平均匯率變動影響。
除了上述兩家之外,今年匯率收益過億的企業還有9家,分別是中聯重科、工業富聯、中國化學、泛海控股、河鋼資源、深科技、中國中鐵、福耀玻璃、兗州煤業和中國中冶。
航空公司則在這波匯率寬幅波動中承受了較大的壓力。
南方航空空和中國國航的損失均超10億,前者匯兌損失11.2億,后者則為10.2億元,損失過億的公司,達到26家,明顯多于匯率收益企業。
由于匯率“上躥下跳”,進出口企業面對的風險增強,不少上市公司都表示會積極參與套期保值。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體的增強,跨國交易也會越來越頻繁,企業做好匯率的對沖和保值工作尤為重要。
“出口企業是天然的本幣多頭套期保值者,進口企業則是天然的本幣空頭套期保值者。出口企業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是買入本幣期貨合約,而進口企業的套保過程是在外匯市場上賣出本幣外匯期貨合約。”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分析師張慶、姜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這兩年美元波動較大,企業不但要應對匯率風險,還要應對利率風險。如何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同時也是是金融機構服務探索的命題。
市面上,有多種方式可以減少企業匯率波動帶來的可能損失:與銀行簽訂固定價格結匯、遠期外匯交易(如遠期外匯契約DF或NDF)、外匯掉期(如交叉貨幣互換合約CCS)、外匯匯率套期保值和外匯期權業務;或增加本幣對其升值較小的幣種作為貿易收匯幣種等。
但任何一種金融工具都是收益和風險并存的,企業很難在紛繁復雜的金融工具里做出萬無一失的選擇。面對外匯波動,滿足企業應對風險的最佳方式還是套期保值。套期保值鎖定了反向風險,減少損失。
23:51 | 罕見“競爭性要約收購”引關注 實... |
23:51 | 企業要做好“展”略突圍 |
23:51 | 聚焦數字能源初見成效 科大智能去... |
23:51 | 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舉辦 “中... |
23:51 | 一季度多地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 |
23:51 | 人身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方案落... |
23:51 | 3月份券商ETF經紀業務“戰報”出爐 |
23:51 | 浙江地區部分國有大行上調車貸提前... |
23:51 | 私募機構調研熱情高漲 最青睞電子... |
23:51 | 三論“投資于人”:為經濟穩中有進... |
23:51 | 讓更多上市公司持續迸發“向新力” |
23:51 | 打破剛性兌付是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