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鄭源源)10月13日,在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學院傳播局共同指導下,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和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會主辦,平安養老險等單位承辦及支持的“全國科普日·科技燃夢”科技型企業開放日系列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會上還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和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2020-2021年度項目進行了總結、回顧。截至目前,中國平安“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已在全國近30個省市的1039所鄉村學校落地實施,覆蓋1萬多名鄉村老師,惠及31余萬名鄉村學生。
據了解,“全國科普日·科技燃夢”活動將組織城鄉青少年,一起走進企業科研及生產一線,為心懷科技夢想的同學們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家思維,拉近前沿技術與青少年的距離。平安養老險、中鐵科工集團、鷹瞳科技等代表企業在現場給予了積極響應并將大力推動該活動的落地實施。
會上還發布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調研報告》。報告對“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開展以來受益學生科技素養改變進行了深度調研分析,總結了項目在引導和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了解掌握科學知識與方法、弘揚科學精神、運用科學分析判斷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幾個方面帶來的改變和提升,并給出了深度科普如何“城鄉共進”的方法和建議。
作為平安集團助力鄉村振興的三村工程重要公益項目,“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自2019年啟動以來,在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指導下,通過培訓鄉村科技老師、向學校及學生捐贈科技讀本和科學實驗包、開展情景網絡直播大師課等系列活動,支持鄉村小學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眾多兩院院士、青年科學家、大專院校的科普專家等積極參與授課。
王乃彥院士、金涌院士、匡廷云院士親自帶領鄉村學生走進科研院所并悉心授課;“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在火箭發射現場開講網絡直播課;錢塘江大潮科學課成為網紅課程,引來千萬人次觀看量;中俄科學家共同回答兩國小朋友關于“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的問題,讓前沿技術不再遙遠……這一系列活動獲得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積極評價。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創會會長顧秀蓮親臨調研該項目,并表示“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是在農村學校開展科技教育的有益探索,要充分把握青少年成長的黃金時期,培養他們對科技的興趣愛好,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下一代。
下一步,中國平安將繼續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深化推進“三村工程”公益項目,幫助鄉村少年成長、為鄉村未來發展夯實基礎,并為科技強國、全面富裕、民族復興貢獻平安力量。
責任編輯:李美麗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