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鄭源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不斷上升。中再集團作為再保險國家隊和主力軍,立足主責主業,將助穩經濟大盤和服務國家戰略當作首要政治任務,在保障普惠民生兜底、護衛糧食能源安全、提振企業經營活力、應對重大災害沖擊等領域發揮風險保障專業優勢,打造“專業、精準、特色、創新”的服務國家戰略“中再方案”,充分彰顯中央金融企業的責任擔當。
下好服務國家戰略“先手棋”
強化政治意識,全面動員。中再集團黨委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實際情況,推出年度服務國家戰略工作要點,出臺助力穩住經濟大盤十大重點工作舉措;在系統內廣泛宣傳動員,集團系統全員積極投身服務國家戰略。
強化大局意識,注重引導。中再集團結合業務特點,制定《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綠色保險發展行動綱要》《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指引》等制度,強化專項指導;出臺專項支持政策,著重推動農業保險、惠民保和新能源車保險等社會效益明顯的重點領域加快發展;進一步完善三維考核體系,提升考核權重、強化激勵約束。
強化系統思維,縱深推進。在常態化抓好服務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基礎上,中再集團重點加強助穩經濟大盤工作,制定重點任務清單,做到措施“能出盡出”,辦法“能用盡用”;優化保險產品供給,加快在民生保障、紓困小微企業等領域產品創新,上半年新推出近50款重點產品;創新推出的“防返貧”保險和“三高”共管綜合防控示范區項目,進入國家鄉村振興局典型案例復評考察,有望向全國宣傳推廣。
精準發力穩經濟大盤
精準支持疫情防控。中再集團積極分擔人民生命健康風險,上半年為6億劑疫苗提供接種異常反應再保險保障;分擔政府運行風險,為廣西6個地市突發新冠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再保險支持;分擔市場主體風險,在浙江金華落地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綜合保險項目,向15.7萬家服務型市場主體提供精準保障。
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聚焦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面臨的經營困境,中再集團創新定制“暖心保”等系列特色專屬產品,上半年服務小微客戶近2.2萬家、提供風險保障695億元;落實國務院一攬子穩經濟政策重點任務,發力推廣工程招投標、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履約保證保險,為近3萬家中小微企業減少保證金現金占用340億元;發揮融資性保證保險金融服務功能,在全面支持中央金融企業“政銀保”業務的同時,為約33萬家小微企業及經營者提供貸款增信服務超100億元。
協助穩鏈保供和保通保暢。中再集團服務國內國際物流的雙循環,為國內逾3成的貨運物流提供再保險保障,為4607列中歐班列提供貨物運輸保險;大力推廣“停運保”“安疫保”等創新產品,解決冷鏈物流易受新冠病毒污染等痛點,向13省市466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05億元;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風險保障了27家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環保裝備等領域重點制造企業,為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精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再集團政策性農業再保險承接份額從30%提升至36%,年內為“三農”領域累計提供再保險保障超5000億元,支持遼寧、河北、廣東等省份落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險試點;上半年,直接保險保障主糧作物、重要農產品種植養殖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53萬戶,在安徽、甘肅等13省區新增29個“保險+期貨”項目,為近3400戶農戶提供了6億元保障。
全面助力服務國家戰略
在助力建設科技強國方面,中再集團全面助力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上半年為C919國產大飛機首飛及后續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提供各類風險保障約8億元;支持國家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為“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再保險保障;支持風險保障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高科技企業245家,并積極探索開發覆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一攬子保險新品種,保障“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助力建設美麗中國方面,中再集團全面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支持核能平穩運行,全面保障中國大陸所有54臺運行核電機組、涉核財產近萬億元、涉核企業一線人員2.4萬人,助力核電企業完成3億噸碳減排;保障綠色電力項目,上半年為1000余家新能源企業、超過1000個新能源項目提供保險、再保險保障;創新風力發電指數保險、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量保險等產品成功落地,綠色建筑性能保險已在北京、湖州等地實現試點項目的突破;發布行業首個新能源汽車保險定價模型,合作發布我國首份《電化學儲能保險發展報告》,賦能行業加快綠色保險發展。
在助力建設健康中國方面,中再集團深耕人身保險領域,支持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全面升級惠民保覆蓋范圍,將“三高共管”、CART-T、特械等目錄外責任納入惠民保,向慢病、癌癥等弱勢群體傾斜,上半年新增覆蓋2300萬人;瞄準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痛點,推出面向肺結節人群、老年人群的多款創新產品,老年險、慢病險、長護險業務同比增長17%;著力服務政府型大病保險、長護險,新增服務人群2720萬人。
在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方面,中再集團持續完善巨災模型研發,中國地震巨災模型3.5版和中國臺風巨災模型2.3版,多項指標全面超越國際同類產品,實現國產自主可控;依托科技賦能,在國內地震、臺風巨災保險八成試點項目擔當首席再保人,支持政府應對重大災害、平滑財政壓力;為河南、山東等省市提供災害民生再保險保障,新增保障覆蓋4000萬人,應對廣東部分地市強降雨災害,預計分擔賠付6000余萬元;創新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證保險(IDI)業務,累計承保上海、北京等地1400余個、1.4億平方米的工程項目。
在助力建設“一帶一路”方面,中再集團上半年為40余家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超過20個國家地區的業務發展,提供工程險、貨運險等全面風險解決方案,提供風險保障476億元,并創新落地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和中國企業海外單項工程職業責任保險;同時作為“一帶一路”共保體管理機構,上半年保障18個“一帶一路”項目資產規模近80億元人民幣,為中國企業安心走出去撐起“防護傘”。
責任編輯:李美麗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