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北京訊(記者鄭源源)近日,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首鋼園區舉行。該論壇是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中的重要一場。作為主辦方之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于華以“發揮保險保障功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于華表示,十年來,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成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保險市場穩健運行、保險功能顯著增強、險資優勢日益顯現、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風險防范持續加強等五個方面。
保險市場穩健運行
于華用一組數據展示了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市場規模較快增長。2012年到2021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由1.55萬億元增長到4.49萬億元,年均增長12.55%;保險深度從2.98%上升到3.93%,保險密度從1144元/人上升到3179元/人。保險業總資產從7.4萬億元增長到24.89萬億元,年均增長14.51%。
另一方面,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2年到2021年,商業車險收入所占財險比重從72.4%下降到56.9%,責任保險、農業保險收入所占財險比重分別從3.3%、4.4%上升到7.4%、7.1%。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收入所占人身險比重從8.49%上升到22.6%,保障性不強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和投資理財產品大幅下滑。
此外,國際影響穩步提升。2012年到2021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占全球市場份額從5.34%上升至12.20%。2017年,我國首次超越日本,一直穩居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2021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我國10家保險公司入選。
保障功能顯著增強
保障金額大幅提升。保險業堅持回歸保障本源,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增強保障屬性。2017年到2021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從3.66萬億元增長到4.49萬億元,增長22.7%;與此同時,為實體經濟提供保險保障從4154萬億元增加到12146萬億元,增長192.4%;提供保險賠付從11181億元增加到15609億元,增長39.6%。保障金額和保險賠付增速遠高于保費收入增速。
服務民生保障成效明顯。數據顯示,2012-2021年,健康險賠付從298億元增長到4029億元,增長12.5倍;積極承辦大病保險業務,覆蓋12.2億城鄉居民,累計賠付超過6000萬人次;積極開發普惠性健康保險產品,截至2021年底,惠民保覆蓋人群達到1.4億人次;深度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21年底,參保人數超過1.4億,受益人數超過160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保險業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服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2年6月,累計開發新冠疫情專屬保險及拓展疫情責任產品超過1000個,相關賠付近7億元;2021年,保險業在落實“六穩”“六保”中,為528萬戶次小微企業提供保險保額181萬億元。
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2012年到2021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240億元增長到976億元,增長3.1倍;為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從9006億元增長到4.7萬億元,增長4.2倍。2020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
積極探索巨災保險,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服務國家災害體系建設。截至2021年,住宅地震共同體累計為全國1621萬戶次居民提供風險保障6300億元。近年來,保險業為2019年“利奇馬”臺風賠付87.57億元,為2020年汛期水災賠付53.60億元,為2021年河南7.20強降雨造成的自然災害賠付97億元。
大力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責任保險,全面助力社會治理創新。2021年,責任保險為全社會提供保險保障超過4928萬億元,比2017年提高18.6倍。積極開發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科技保險,2021年為8.6萬家企業和機構提供保險保障超過4.4萬億元。
險資優勢日益顯現
在保險資金運用方面,于華表示,一方面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較快增長,配置不斷優化;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作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2012到2021年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從6.85萬億增長到23.23萬億元,年均增長14.53%。保險資金配置不斷優化,目前,保險資金已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第三大機構投資者、股票市場第二大投資者、公募基金最大機構投資者。截至2021年末,險資通過股票、債券、股權等方式,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規模18.88萬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81.27%。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據于華介紹,近年來,保險業持續推進改革開放。
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穩步推進車險綜合改革,不斷提升農業保險保障范圍和水平,引導和規范互聯網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等發展。加快推進市場化的人身險費率形成機制,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加強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堅持普惠金融理念,積極為困難群體、老年人、靈活就業人員等提供保費低、保額高的保險產品。
二是對外開放力度加大。近年來,保險業出臺了一系列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穩步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國內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外資養老保險公司等相繼成立。2012—2021年,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從3.5%增長到7.8%。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已達到20%。
風險防范持續加強
余華表示,近年來,保險業緊緊圍繞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風險內控和關聯交易治理。全面貫徹落實償二代監管要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風險為本的行業文化,完善三道防線,建立健全重大風險防范機制。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保險科技作用,推進行業打擊非法集資、反洗錢、反欺詐等工作。深入開展保險文化宣傳,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0.8%,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8.1%。償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
于華指出,立足新發展階段,保險業必須深入踐行保險的政治性人民性,繼續強化風險保障功能,加快發展巨災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養老保險等,發揮保險在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深入落實惠普金融理念,為“三農”、城鎮低收入、老年人、新市民、小微企業等提供保險保障。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為新基建、大健康、新能源等提供融資支持,踐行ESG投資理念,助推實體經濟綠色轉型。不斷加強行業風險防范,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全面貫徹落實償二代二期監管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李美麗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